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回复: 0

北冰洋或比预期提前出现“无冰之夏”

发表于 2023-6-9 07:41: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然而,一支国际研究团队6日在英国《自然·通讯》期刊发表论文,认为“无冰之夏”可能提前至本世纪30年代出现,因此提醒有关方面早做准备。

  2014年7月2日,一群海鸟在北冰洋海域浮冰上空飞过。新华社记者戴天放摄
  这支团队由韩国、加拿大和德国研究人员组成,利用卫星数据研究了北极地区1979年至2019年海冰覆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预测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程度下海冰面积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无论温室气体排放程度如何,北冰洋最早将于2030年至2050年间出现第一个没有海冰的9月。在高排放情境下,预计本世纪晚些时候,北极地区将在初夏时分就已无海冰。
  科学界普遍认为,如果北冰洋被冰覆盖的面积不足7%、即100万平方公里,即可视为“无冰”。
  一般而言,北冰洋冰量每年夏季开始后减少,9月中旬达到最小值。近年来,北极夏季海冰面积迅速缩小,这是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最明显信号之一。大部分专家认为,北冰洋海域将在本世纪某个年份的夏末出现无冰现象,但就具体年份存在争议。

  这是2014年7月1日在北冰洋海域拍摄的一处冰川。新华社记者戴天放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即第六次评估报告预测,在温室气体保持中等排放或高排放的情境下,预计北极海冰面积在本世纪中叶前后至少出现一次无冰情况,2081年至2100年间9月无冰将成为常态;如果温室气体能够保持低排放,北极地区本世纪不会出现“无冰之夏”。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最新研究强调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地区的深远影响,显示为北极地区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季节性无冰早做规划、尽早适应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之一、德国汉堡大学海洋学研究所教授迪尔克·诺茨告诉法新社:“现在将北极地区夏季海冰作为景观和栖息地来保护,为时已晚。这将是我们的气候系统因温室气体排放而失去的首个主要组成部分。”

  2008年8月28日,在格陵兰岛西海岸,一条船在融化的海冰中航行。新华社/法新
  法新社援引研究人员的话报道,北极海冰融化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不过,北极地区变暖可能加速格陵兰岛冰原融化。这些冰原由截留在陆地的淡水冰组成,一旦完全融化,水量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6米。另外,海冰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随着海冰融化,地球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能,北极将加速变暖,进而“影响人类社会和全球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与19世纪后期相比,北极和南极地区目前平均气温已上升3摄氏度,升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北极2012年海冰面积创最低纪录,仅有340万平方公里,2020年和2019年海冰面积也处于历史低位。(王鑫方)
[table=40%][/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