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
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是打好水旱灾害防御硬仗的重要依据。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进一步延长雨水情预见期、提高精准度,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
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雨水情进行监测预报预警,能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水旱灾害。第一道防线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对降雨云团发展情况进行监测。第二道防线雨量站网,可以实时接收反馈流域落地降雨信息。第三道防线水文站网,可以实时监测江河、湖泊、水库的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三道防线”互相补充、相互支持、层层递进,通过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系统拉长预见期,依靠雨量站网提高精准度,最后通过准确度最高的水文站监测进行兜底,实现延长预见期和提高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达到最优预报效果。
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水旱灾害防御“四预”水平的重要手段。近日,北京市水务局完成了5类17项气象云图、雷达反演、预测预报产品等数据接入工作,实现了市域内洪水、山洪、积水内涝预报全覆盖,为各地完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体系提供了借鉴。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关口前移、防线外推,一方面与气象部门积极对接,加强信息、资料互通共享;另一方面统筹结构、布局、密度,以流域为单元,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合理布设雨量站和水文站,做到应建尽建、应建快建、应建优建,力争在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预见期上取得更大突破,牢牢把握主动权,为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中国水利报评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