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

发表于 2023-6-16 10:37: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西工人报  

李忱阳

当前,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刷短视频,有的同学跟随专家学者、科普博主,发现兴趣爱好的“星辰大海”;而有的同学则被搞笑视频、热门段子吸引,手机逐渐“拿得起、放不下”。青少年与短视频应保持怎样的距离,维持怎样的关系?这已成为许多老师、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经常看短视频的比例均超过六成;未成年网民最常看的短视频内容,搞笑类题材占66.4%,其次为休闲类题材。一项抽样调查显示,33.4%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对 “我不能忍受没有手机”表示同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可能因使用手机影响学习和生活。

短视频为什么会让一些青少年 “上瘾”?一方面,短视频放大的画面、夸张的配乐与戏剧性的剪辑,为用户打造了沉浸式观看体验。“猜你喜欢”等算法推荐功能,更形成了使用时间越长、用户信息越准、同类内容越多的推送循环。另一方面,青少年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烈,大量新奇、有趣的短视频契合他们的心理需求。

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短视频,不仅会损害视力、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分散,也更容易让未成年人习惯于即时满足,而忽视学习、运动等,这值得我们警惕。

近年来,短视频应用纷纷推出“青少年模式”。然而调查发现,这一模式的使用率、满意度均有待提高。究其原因,部分“青少年模式”密码位数过少、无需人脸识别,对于熟悉家长身份证号和设置习惯的青少年来说,不难破解。更关键的是,部分“青少年模式”内容池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龄段青少年观看需求。

防范青少年短视频沉迷,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在升级“青少年模式”的同时,还需加强 “青少年关怀”。从家庭教育看,父母应以身作则,先放下手机,加强亲子沟通,用一起运动、一起读书等高质量相处方式营造有爱有趣的家庭氛围。从校园教育看,学校应大力推荐适宜青少年的课外读物、影像资料,引导学生主动过精神充盈的文化生活。从平台责任看,真正有用的“青少年模式”并不是普通浏览模式的 “简配版”。短视频应用应主动做加法,针对青少年兴趣广泛、爱好多样的群体特点,分门别类地生产、推荐更多优质益智内容,充分满足青少年的观看需求。

今天的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学习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短视频里那些生动活泼的知识问答,比文字更直观鲜活的人生故事,比图片更雄伟壮丽的大好河山,对青少年开阔眼界、塑造精神也有着积极意义。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引导他们合理触网,在面对短视频时,既主动发现美好又拒绝沉迷网络,既充分涉猎各类知识又适当满足娱乐需求,才能更好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