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静
从威逼利诱不低头的刘胡兰到酷刑拷打不屈服的的江竹筠,从一心为民服务的雷锋到殚精竭虑治兰考的焦裕禄,从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到跳下油田搅水泥的“铁人”王进喜……这些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模范人物,他们如一盏明灯,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如一面旗帜,一座丰碑,感人泪下,催人奋进。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劳作于千米之下,干着艰、难、苦、重的活儿,但他们个个如“老黄牛”般负重前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共产党员的特殊材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格,这就是我们的煤矿工人。
建国初期的50—60年代,怀着对新社会、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翻身做主的煤矿工人们一头扎进了矿井里,“新中国的矿工不能白当,要为煤矿多出力,为国家多做点贡献”,这是他们响亮奋斗的口号。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每工8.5吨、每吨成本0.8元、日产量450吨”的全国纪录创造者韩福和首创“单人支柱”操作法的支柱能手—李长振等。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第一代煤矿工人满怀着一腔感激之情,永跟党走,他们投身于那个火热的建设年代,吃大苦耐大劳、顽强拼搏,成为了煤炭战线上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当改革的春风吹拂矿山,国家向着大发展、大跨越阔步迈进,为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煤矿工人们又向着更高、更强的纪录进发了。“矿山铁汉”侯占友书写下了“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地球转两圈,他上三个班”的光辉事迹;乌金锻造英雄丁百元10年干了15年的活;拼搏能手李玉才连续六年破了万棚大关,六年累计出煤10万多吨……
“要用心制造,用智创造。”步入21世纪,温总理对产业工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昔日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需要秉承,但更需要大胆创新,成为专家型、技能型、知识型的工人。带出世界第一综采队的李建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所带领的综采队的工作面采高6.3米,装机功率7974千瓦,在我国位居第一;中平能化集团的大学生采煤班,用他们的智慧,不仅成功驾驭了我国首套全自动化综合采煤设备,还对这套设备进行了13项技术革新,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
追忆几代煤矿工人的奋斗足迹,在巍巍的井架之下有他们无畏的壮举,千米的井下烙印下他们英雄的足迹,滔滔的煤海之中他们更是扛起了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为国家洒下青春,谱出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