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化解陪护难题,需专业护理赋能

发表于 2023-6-28 14:50: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化解陪护难题,需专业护理赋能

汪昌莲

新闻——据央广网6月26日报道,近日,一位患者家属向媒体反映称,其家人在北京某医院住院期间,医院不允许家属自行陪护,只能另请护工。而护工费和额外的住宿费,让自己产生了不小的经济压力。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医院发现,医院、病人和家属对陪护问题看法不一。

从专业层面考量,部分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有其合理性,毕竟病房是病人休养的地方。从优质护理角度来说,有些陪护专业性较强,病人家属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话,可能造成护理不当,甚至可能好心做错事,反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有报告显示,全国7%的家庭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绝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亲戚照料。还有一部分长期住院的病人,因请不起护工,只能由家属轮流照料,结果“一人住院全家累瘫”。而对独生子女来说,陪护住院老人往往成为难题。

基于此,我国多地已经开始试点“无陪护”病房,未来,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人员,或将成为陪护“主力军”。所谓“无陪护”,是通过医院途径提供陪护,不需要家属陪护,家属可以探视。推行“无陪护”,一方面医院需要增加护士配备,按照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要求,实现护士与床位比例达标,由护士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稳定的医疗护理服务队伍,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

当然,推行“无陪护”病房,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对此,长期护理险应该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早在2016年,有关部门就曾在多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截至2022年底,长护险全国试点城市已扩围至49个,参保人数1.69亿,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

从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来看,为确保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秉持适度原则,适应当地经济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服务水平,并保证整体的资金可持续性。同时,应打好“组合拳”,比如,建立全国统一的失能失智认定标准以及长期护理的技术规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相关康养产业,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