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1|回复: 1

热射病六问 预防有妙招

发表于 2023-7-4 15:59:3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鲁中晨报  

  今年的夏天来得比往年更早,近日连续多天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让市民感到“措手不及”,亦有因热射病过世的病例发生,如何及时做好防暑降温成为大家都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引起热射病?出现什么症状代表着中暑?哪些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在就医前又有什么应对措施?我们今天就来展开聊一聊。

高温天气有哪些常见病?

  首先,避免中暑和晒伤;其次,避免过度贪凉,如过多饮食生冷、环境骤冷骤热等都可能导致胃肠痉挛、伤风感冒等夏季常见病;另外,在高温天气里,还应谨防食物变质,注意食物的保存方法,当心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热射病的病因是什么?

  中暑根据严重程度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热射病就是最严重的中暑状态。
  中暑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产热过多,或机体不能很好地散热,从而导致的体内温度过高。热射病(即重度中暑)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人体散热主要通过辐射、蒸发、对流、传导4种形式,在高温环境下辐射减少,空气湿度大于75%时蒸发减少,而当人体与水直接接触时散热速度可提高20—30倍。
  为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影响机体散热的因素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正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强体力劳动,或患有某些发热性疾病等,都会进一步使得机体产热过多,或患有某些影响汗腺功能的皮肤疾病,导致机体不能很好地散热,都会增加中暑的风险。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年老体弱人群、婴幼儿及儿童需格外注意防暑。患有某些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慢性病、甲亢、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疾病的人群,以及肥胖、营养不良、反应差或热调节能力差的人群更易中暑。
  此外,在高温天气里,需长时间或高强度在室外进行体力劳动的人群也容易中暑,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防暑降温。

出现哪些症状应当心?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多汗、乏力、头痛、头晕、眼花、面色潮红、口渴、耳鸣、心慌等症状,可能是中暑。
  若症状继续加重,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肌肉痉挛、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如果体温迅速升高,高达40摄氏度以上,或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等症状,则可能是热射病。
  值得注意的是,轻度中暑若不处理,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故轻度中暑也应给予重视,及时采取通风、降温等手段来缓解症状。

中暑了该怎么快速处理?
什么情况下应及时就医?

  若遇到中暑情况,可牢记12字急救口诀:一移、二敷、三饮、四擦、五服、六送。
  1.及时移动。中暑后,应迅速将患者搬运到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并且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松开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流动空气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以达到降温目的。
  2.先温敷后冰敷。先用温水对患者身体进行温敷,再用冷水或冷毛巾对患者身体进行冰敷来降温,记住不可一上来就用冰敷,避免由毛孔收缩紧闭导致不能很好地散热。
  3.补充水分。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也可适当加用口服补液盐,避免电解质失衡。
  4.冷水擦浴。可用冷水或冰水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浴来降温,也可用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放于患者头部、腋窝、腹股沟等处,也可用冷水冲患者手腕以达到降低血液温度的作用。
  5.服用或使用防暑药。例如,藿香正气、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
  6.及时送医。若进行了以上降温方法,患者症状依旧继续加重,应及时送医。
  在医院急诊科,针对热射病的应对手段一般以快速有效持续降温,迅速补充液体(静脉补液),控制躁动、抽搐及积极治疗并发症为主。
  另外,不建议使用药物降温,因为许多解热镇痛药的原理是通过让患者大量出汗来达到退热效果,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脱水症状,不适用于中暑情况。

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防暑降温妙招?

  1.注意饮水,但应避免过热或过凉,以免引起出汗过多或胃部痉挛;
  2.饮食宜清淡,避免高油高脂,多吃水果蔬菜,可适当食用饮用菊花茶、酸梅汁、绿豆汤、西瓜、红豆等,都有防暑作用;
  3.户外活动注意防晒,尽量选择轻薄、宽松、浅色的服装,佩戴宽遮阳帽,涂抹防晒霜;
  4.高温天气里应尽量避免外出,尤其要避开正午时段,避免太阳直晒;
  5.高温天气里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中,并注意室内通风,室内应开启空调,因为气温在32摄氏度以上时电扇效果甚微;
  6.外出时家中应拉上窗帘,避免阳光直晒形成温室;
  7.高温环境下,可通过淋浴或用冷水擦拭身体、用冷水冲洗手腕来降温;
  8.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
  9.适应环境,提高耐热能力,早晚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     据《北京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4 16:00:35 | 查看全部
.注意饮水,但应避免过热或过凉,以免引起出汗过多或胃部痉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