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打假不能仅靠给消费者“慧眼”

发表于 2023-7-5 14:37: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打假不能仅靠给消费者“慧眼”

中国消费者协会“慧眼计划”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真假鉴别服务,让消费者在维权中不再孤军奋战。不过从长远来看,借给消费者一双“慧眼”是不够的,还要监管部门替消费者出重拳打假,相关平台也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实行有效监测监督。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扩大“慧眼计划”实施范围,直接为消费者提供真假鉴别服务,而且是免费的。消费者在维权中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的背后站着中消协,中消协背后站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专业机构。法律和专业,是“慧眼计划”的最大底气。

不过从使用体验来看,这双“慧眼”想炼成火眼金睛,震慑不法商家,还得继续淬炼。

在鉴别机构环节,鉴别本身就是消费领域的难题。就化妆品而言,不同国家销售的版本、不同批次都有差异,对于平台鉴别能力是不小的考验。比如,首批加入“慧眼计划”检测机构的一家电商平台拥有自己的鉴别团队,鉴别能力比较受业内认可。但这次其开放的“慧眼”鉴别服务仅仅是个人鉴别师的线上鉴别服务,而不是平台官方的线下鉴别服务,这客观上导致了一个问题:平台又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而且还要派出替补“球员”给竞争对手当裁判。

随机询问了几个主流电商平台,大多数平台和商家均表示不认可某些电商平台等第三方鉴定。消费者通过“慧眼计划”拿到的鉴别书能发挥什么作用?这很考验中消协的公信力。

在消费者这边,目前“慧眼”鉴别服务主要涉及假冒情况严重的鞋类、美妆、钟表、箱包等高价值商品,鉴别需要消费者上传商品必要部位(如商标、铭牌、拉链等)的照片。笔者体验发现,不同角度、光线拍摄的照片差异很大,鉴别结果准不准也是个问题。

鉴于线上鉴别的局限,中消协强调目前的鉴别结论仅作为消费参考,如果消费者想要后续维权,还需要走程序及进行条件更为严格的鉴别。但有“中消协”这三个字,平台方和商家将有很大概率重视消费者维权诉求,这已是可喜进步。如果存在更有公信力的检测机构加入“慧眼计划”,效果可能会更好。

从长远来看,借给消费者一双“慧眼”是不够的,还要监管部门替消费者出重拳打假。比如,在某电商平台的鉴别需求页面,显示已累计鉴别超过4亿件(次),从鞋包、化妆品到宠物食品,五花八门。出现如此惊人的鉴别需求,根本原因是造假产业链“野火烧不尽”,消费者买得不放心。前段时间有媒体调查发现,3000多元的化妆品空瓶居然能卖300元,可见造假团队也在不惜本钱地“升级”。随着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迅猛发展,侵权假冒商品向新业态的漂移越发明显。现在有些假货正试图以“海归”身份回到境内销售,这对打击假冒侵权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相关平台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对一些明显的“异常”商家、蹊跷交易,尽到必要的“形式审查”义务,实行有效监测监督。鉴别是事后补救,东西买到手了,就算鉴别出是假的,维权还得费力气。相比一份“慧眼”鉴别书,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闭着眼睛也敢放心买的购物环境。(余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