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王,记得随手关水,不要浪费。”
“老李,不要让皮带空转,多耗电啊!”
重庆能源集团同华煤矿采煤一队班长谭小龙,长着这样一张爱管闲事的“婆婆嘴”,看不惯身边浪费现象,不管在地面还是在井下,总爱给别人“穿小鞋”,大伙儿都说他是得了“节约病”。
谭班长得“病”事出有因。那是他当材料员的那年,材料室经常长明灯,有一个月光电费就缴了200多元。队长要他承担了电费不说,还另外处罚了他30元的罚款。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算是长记性了。
从此,谭小龙改变了铺张浪费的坏习惯,逐渐养成了点滴节约的好习惯,也就慢慢的得上了“节约病”。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要想一想能不能从节约出发,少一点铺张浪费。
当上采煤班班长以后,他就更加注意节约了。在采煤过程中,他发现200型采煤机截割部没有装煤通道,采机割煤时,滚筒抛出的块煤、矸,经机身背部下滑,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受伤,且装煤效果差,推溜前需往返空刀扫煤后才能正常移溜,大大延长了实际割煤工作时间,造成了电力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于是他又“犯病”了,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进采煤机切割部。
他的想法没有得到班组员工的支持不说,还有人说他是“傻子”,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他就是不信邪,每天他都要提前上班,最后下班,仔细研究采机切割部的工作原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他就得出了优化方案:将采煤机截割部改变原右侧式设计为左侧式设计,就可以形成了独立的装煤通道; 增加螺旋叶片的长度,就能效减少返空刀的时间。他立即将想法画在图纸上,配上说明递交到矿QC小组。QC小组觉得他的想法很有意义,于是决定一试。
连QC小组成员都没有想到,按照他的方案优化后的采煤机竟然解决了煤矸下滑伤人、返空刀时间长、装煤效率低、电力浪费等多项难题。
“两会”以后,谭班长的“节约病”更加严重了,他说:“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两会的组织工作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节能减排课。节能减排不单是国家、企业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出力。”
有人预言,在谭小龙的带头下,要不了多久,采煤二队所有员工都将得上“节约病”。(向良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