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应对“通胀”三管齐下
近年来,猪肉、鸡蛋、方便面、食用油等食品和日常用品可谓“涨声一片”,国家虽然出台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可是物价像温度计掉进火坑里一个劲地向上涨,“汉语盘点2007”年度关键字词网络征集活动,涨字以70.22%的票选率高票获选,被排在第一。进入2008年“涨声依旧”,2009年,2010年涨字并没有止步,一路上涨,一直走到今天,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经济数据,其中,5月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工薪阶层没有灰色收入,只靠一个月那点工资养家糊口,有的可能早已成为房奴、学奴、医奴、车奴等等,“身兼数职”;另一方面工作来之不易,竞争激烈,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有可能努力找工作,工作压力异常沉重,努力工作还不一定干过来,不一定讨得领导欢心,那里有幸福可言。
面对物价上涨,工薪阶层只能节约缩食来应对了,难道政府、企业对于物价上涨态势下工薪阶层的生活没有办法吗?
政府和企业应承担起应该担负的职责。我以为,增强工薪阶层的幸福指数,应对物价上涨的压力,应三管齐下。首先,企业应涨工资。工资收入是工薪阶层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物价不知涨了多少倍,可是一些企业工资纹丝不动,员工工作如何有积极性,如何安心工作?我的一位亲戚在公交公司上班,上班10多年来,工资一直是一个数字:700元,以前高于城市最低工资,现在比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低了许多,员工敢怒不敢言,毕竟工作不易找,但是工作也够轻松的,一个月的活几天就干完,上班喝水看报,再干个第二职业。当然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如果企业工资涨一些,员工会干第二职业吗?企业工资增长机制,不仅是员工发自内心的要求,更是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加快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通过集体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作为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这方面工作,使广大职工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另一方面,政府应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企业涨工资是为员工“开源”,那么控制物价就是为员工“节流”,企业涨工资的幅度和速度毕竟有限,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涨工资的后果是,物价跟着工资涨,物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工资增长幅度。记得有一次到菜市场购物,笔者发牢骚说了一句“菜这么贵”,菜贩接过话头:“你们工资都涨了,菜不能涨?”按照价值规律,工资上涨,人们购买力增强,于是一些商品求大于供,物价跟着涨,可是在短期内价值规律并不一定能发挥作用,一些别有用心者哄抬物价导致物价上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在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显著增强,公众没有同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那么应该实施并发挥好再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所以笔者以为,政府部分还要做第二件事,即把政府财政向民生倾斜。现在政府财政有了钱,怎么花?花在哪里更合适?我以为,应主要投入到与民生发展关系紧密的教育、住房、医疗、生活保障等方面,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例如把房价降下来,孩子们都能上得起学,人人都能看能起病,生活有保障,这虽然不是直接涨工资,也不是直接降物价,但是这比涨工资降物价更实惠,更让人看得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专论“社会建设”部分首次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愿这一天能够早日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