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用“照妖镜”让野鸡大学现形

发表于 2023-7-6 15:10: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用“照妖镜”让野鸡大学现形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发布提醒称,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针对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7月5日《法治日报》)

在电影《录取通知》中,即将高中毕业的主人公在被多所大学拒绝后,迫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自创了一所冒牌大学,吸引了众多同样面临失学的学生就读。尽管在影片结尾,这所假大学最终获得了办学许可,但现实毕竟不是艺术创作,真实的 “野鸡大学”,往往会让学生“人财两空”。学校招生的“真假之辨”,往往是每年高校录取季的“经典剧目”。前不久,相关平台公布了国内392所虚假大学名单,再次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细数这些榜上有名的学校,大多涉嫌虚假宣传,甚至是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非法办学。在有关部门频频打假之下,为何仍有家长和学生踩坑?一来,是这些学校做戏做全套,演得太逼真。比如,有名校用“南方”命名,虚假学校就用“北方”替换;有名校以“北京”开头,冒牌货就用“中国”来玩文字游戏。再如,一些学校根据高校官网界面,煞有其事地搭建招生门户网站。稍不留神,学生和家长就容易掉坑。

二来,是家长和学生在“名校情结”的驱使下,对“低分入学”心存侥幸。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尽管高考成绩不算理想,但他们也有走入名校的“梦想”。一些“野鸡大学”正是精准聚焦了这部分考生和家长的名校需求,拿“碰瓷”起的假名字向学生递出“低分上名校”的橄榄枝。在捡漏心理下,学生和家长也就顾不上“馅饼”背后可能存在的陷阱。

近几年,经过多方努力,“野鸡大学”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挤压,但仍有学生和家长不时踩坑。各方还当进一步发挥合力,扎紧围剿“野鸡大学”的猎网。作为信息传播和数据甄别的重要工具,在整治“野鸡大学”的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当充分发挥打假“照妖镜”的作用。譬如,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增强站内门户网站内容甄别能力,对虚假大学页面做出研判。再如,关联检索关键词,及时对“野鸡大学”做出“打假”提醒,为学生和家长减少信息差。(刘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