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反方]“拴住”物价是当务之急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年内新高。这让期盼物价止涨回落的百姓把“钱袋子”捂得更紧了,更不敢花钱了。这样涨下去,如何得了?工资涨了又能怎样?
这两年,对于涨工资,百姓流传这样一句调侃话,“跑不过刘翔不要紧,跑过CPI就行”,话中带着期盼,又透出无奈。“求求你,别涨了”,面对物价一片“涨”声,人们发出这样的呼声。因为大家期盼的不是“涨”声,而是“掌”声。
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工资虽然涨了,但总是落在物价上涨后面。近年来,有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每说涨工资,物价就有一阵波动,似乎已成规律。一听到有涨工资的传言,物价立马就涨,结果是“水涨船高”,工资没涨多少,物价却高得下不来。
但工资不是说涨就涨得了的。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担保,不是个问题。然而,八亿农民是不发工资的,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激烈,许多中小企业发展缓慢,甚至生存困难,给职工涨工资不是上级部门下个文件就立竿见影的。近年来,企业(垄断性行业企业除外)在职及退休职工工资虽有所上涨,但涨幅始终落后于公务员涨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年年上调,但相对于物价上涨,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常听父辈说起他们的过去,说那时一个月三、四十元的工资,日子过得很充馀。说我们现在虽然可以领到二千多元的工资,却生活得很紧张、很累。我们如今工资比父辈们多了,但支出比父辈们更多。以教育投入为例,六、七十年代人们对教育的投入很少,那时虽不是什么义务教育,但上学交学费也就每学期五毛到一元,加上书本作业费,一学期花不了十元钱。恢复高考后,上大学也是国家公费,且毕业后都能顺利参加工作。而现在,仅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就得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这对于我们普通职工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大多数人不是双职工,还有的没工作,要从地里一点一滴的的收获,不省吃俭用行吗?
所以,我认为,抑制通货膨胀,涨工资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要控制物价非正常上涨,别让“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似的疯涨闹剧上演了。物价这家伙,嗅觉很灵敏,往往闻风而动,从不打折扣,上去了就很难再下来。“拴住”物价,不让物价乱涨,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