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定窑独特风格”形成时期〈北宋至金衰宗,960—1234年〉。
北宋初期,是采用漏斗状匣钵一匣一器的装烧方法。并不断新建窑炉来保持当时的这种供求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窑炉不断的增加,木材的大量消耗,已经达到难以为继续维持生产的地步。聪明的窑工创造了从烧木柴该用烧煤的新方法〈北方煤多〉,这就给定窑带来了新生。从烧柴改为烧煤,是导致定窑瓷器釉色从白中闪青别为白中泛黄的主要原因,也是定窑从发展阶段转变为具有“独特风格”阶段的一个关键。
北宋中后期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全国南北各地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关键在于能否给社会提供较为其他瓷窑更多更好的产品。这时期定窑创出了支圈窑具,支圈烧法,就是一匣多器的装烧新方法的发明。印花定窑瓷器是为同等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也适应支圈烧法。所以凡印花定窑器,多为支圈覆烧,口沿无釉者居多。 |
这个时期由于定窑瓷器受到烧瓷工艺方面的种种制约,无论在制造、装饰以及釉色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釉色从前期的白或白中泛青转变为白中泛黄。在白中泛黄中的瓷地上创造出刻划花装饰,随着覆烧方法的创造成功,印花装饰方法又大量被采用,定窑瓷器的“独特风格”就形成了。
北宋早期中的定窑产品瓷器以河北定县的静志和静众两塔出土的为最多,出土器中有盘、罐。底均有墨书款“太平兴国二年”的年号和“至道元年”墨书款。
晚期定窑产品有刻花龙纹、印花龙纹、狮子戏球、等装饰的各种器型产品。可见定窑覆烧法与印花装饰均兴盛于北宋后期。与北宋前中期的瓷器相比,较为相同处是二者的釉色都是白中泛黄,不同的是后期器口无釉,器里有印花装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