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0|回复: 0

所有与长安有关的历史从未远去——读朱鸿的《长安新考》

发表于 2023-7-12 19:07: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井国宁

提到“长安”这个字眼的时候,我想多数人首先会联想到被称为盛世王朝的大唐。当然,也会有开启丝绸之路的大汉帝国。要是说起整体的影响力,似乎在历史上接连创造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大唐王朝要略微胜出一筹。彼时的它,正以自身的豪迈雄风与开放文明,使得西域诸国无不臣服。一时间,万邦来朝,好不热闹。

那么,这个曾经在历史的浩瀚烟云中折射出万丈荣光,散发出耀眼光芒的古都,除了身披大唐帝国的浓墨重彩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颂及足以与外人道的故事呢?或者说,在唐之前的秦、汉,又与这座城有过怎样的交集呢?等到大唐荣光褪尽之后,这座曾经见证了封建王朝更替的千年古都,还有哪些深藏于时光之外的遗址与典故呢?

朱鸿的《长安新考》告诉我们,所有与长安有关的历史从未远去,它其实一直以文字、建筑,或者遗址的形式,或藏身,或矗立于今天西安城的某个角落,让我们在得以品读文字的同时,可以一次又一次,悄无声息地向它靠拢。我们能够从文字的缝隙与城市的骨骼中,窥视到它鲜为人知的面容,触摸到这座千年古都最为本真的生命温度。

在这片满眼黄壤的大地上,先后诞生过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遍布东西南北的各处关隘,以及近在咫尺的巍峨终南,使得它从出现在古代军事家和战略家眼中的那一刻开始,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而肩负起作为王朝帝都的使命。最早,是周文王与周武王父子二人,接力征战,推翻了殷商的残暴统治,定都镐京(今西安);继而,是秦人一路迁徙,历经数代之后,终于在嬴政的带领下,形成“六王毕,四海一”的大一统格局,定都咸阳(横跨西安咸阳);后来,在历经十六国与南北朝的纷乱之后,隋文帝杨坚定都大兴(今西安);再后来,唐王朝再次将国都定于长安(今西安)……

原,是关中大地上一种独特的地理样貌,是朱鸿踏寻长安故土的必达之地。这种高而平坦的地方,所寓意的雄壮气势,远非普通的文字可以描述。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它们的使命,大抵只有两种:或成为雄伟宫殿的优先选址,或成为百年之后的陵寝所在。

只是,这些耗费精力与财力的亭台水榭,鲜有几个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它们的生命周期伴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起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寥寥数语,告诉了我们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封建王朝的后继者们,需要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正义。虽然司马迁的这段文字记载后来被考古学家证实是个假消息,真正被项羽纵火焚烧的,是尚未建成的阿房宫,但这段文字却向我们还原了一幅真实的生灵涂炭的历史场景。

毫无疑问,鳞次栉比的宫殿群,象征着一个王朝的气势与富强。从秦时的咸阳宫开始,到阿房宫、长乐宫,再到未央宫、建章宫,到太极宫、大明宫,最后到兴庆宫……可以看出,朱鸿一直在追着历史的脚印前行。这些多数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而难觅其踪迹的宫殿遗址,曾经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继而在到达顶峰之后,由盛转衰,逐渐走向没落的过程。虽然已经横穿过千年的历史风沙,满是尘埃和青苔,但脚下的黄土却是依然如故,从未变换过它的模样。它们从遥远的历史深处走来,身躯依然厚重。不同的是,故土之上,是几片细碎的秦砖汉瓦,正在无声地诉说;故土之下,或是一段早已远去,已然掩埋于黄土中的传说。

透过这本40余万字的作品,我们既可以看到朱鸿为探寻长安大地上的故土风物所付出的心力,也能够窥视到他对于脚下这片黄土所饱含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思。不论是长安城里的一砖一瓦,抑或是一景一象,我们都能够从他朗朗上口的文字中,捕捉到它们最为真实的影像。浓厚的画面感,正试图挣脱纸张的束缚,跳跃出来,立时浮现于眼前。

你看,长安城内的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等风景名胜,正悄然地在他的笔下还原出最真实的模样;长安近郊的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等帝王陵寝,静静留存于青山绿水间;长安城内的北院门、书院门、端履门、长安路、子午道、正学街、德福巷等道路街巷,都是写满历史故事的载体。

一座千年古都的人文之美,又怎么能缺少它该有的节气习俗呢?在朱鸿先生的笔下,长安城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各类风俗习惯,都有涉及。其中,有些是一直流传下来,几乎不曾变化的,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品月饼。发生过变化的是,当下粽子或月饼的做法,在横穿千年的历史后,变得更加丰富了些。

这本《长安新考》,让我们对留存于历史深处的古之长安城、今之西安城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通过系统性的叙述,该书以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的视角引导着我们去完成对它的剖析和解读。合上书的那一刻,曾经矢志探索和思考长安魅力何在的我们,也在豁然间,有了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