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54|回复: 0

赝品多如牛毛,真迹少如牛角

发表于 2011-6-18 18:14: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一位老太太,从家里撕下六张挂历来鉴定,是毛主席年代的一些招贴画,老太太一听说不值钱,现场开始用她老年人特有的语言:腐败、骗人,假的还让我来鉴定干吗?工作人员越劝她越哭,最后发展到要求赔钱。哎!说什么呢。
2、一个人30元买了一件清明上河图,花100元来鉴定,问他为什么要鉴定,他说:那万一是真的,我不就发了?
3、一中年男士拿一幅拍卖回来的书画,鉴定后是假,旁边的藏友问,拍卖行上会有假的吗?是啊,先不说已故画家的作品,单看看当代画家从吴冠中到史国良,画家本人不认的作品拍卖会上照拍,成交后照宣传,国外的拍卖公司严格把关,对有争议的拍品,尊重鉴定家和行里的意见,争议过大的作品不予上拍。 当然了,国内的拍卖行会说我们争议大的拍品也不上拍,是啊,那么用眼力不及五成的专家把关拍卖品,当然就不存在争议嘛,这也是一种“策略”。
4、在郑州,我还见到了一件与我买过的假画同出一炉的双胞胎作品,当时用它给学生讲过课。可这家人说言之真诚,如若不是我20多年的鉴定经历,我想我也会在判断时多多少少听一下这个故事的。这张仿的不及五成的作品不知道因这个动人的故事,多少人又要主动掏腰包了。
5、一些资深的收藏者,收藏名家的作品时对画家一生画过的作品如数家珍,重量级的收藏品流向问题,都做较为清楚的了解这是很应提倡的。另外,如果没有鉴定家在场,也可以用推理的办法:就象我正写的文章里,陆俨少题为《像雷锋叔叔一样》有“1957年3月”的年款,这已然就是此画造假的“狐狸尾巴”。因为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那是发生在1963年3月5日的事。
6、和给我批评并提过好的建议、现在成为朋友稚云的观点一致:看一幅画不看它对的地方,要看它错的地方。
7、朋友说去美术馆看黄宾虹展,一起聊起感受,说黄鼎你那么喜欢黄宾虹,你怎么看待他的作品及捐画行为?艺术最终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可是,当时黄宾虹的作品要捐时,当时不值钱所以大家谁都不要,据说原先要捐美院,领导不要,后来浙博才勉强要了。所以,艺术一定要超越时代,那种只为当下的艺术是不会长久的。
8、现在节目越做越好,而我的语言在众老师中还尚有差距。所以,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先汇报其中一期的点评吧:
康有为的书法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有为,相当当。
和余秋雨、赵本山这样的名人字画不同,康有为书法的含金量和自己的名气是成正比的。
在艺术市场上追棒康有为书法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普通人,这些人主要是从感观和情感层面去接受他。另一类是专业人士,他们已经上升到理智的追棒,所以经常在拍卖会上看到很多书画专业人士竞拍,这些人常常把这些作品挂到家里做自己的学习范本。足可见康有为的书法的含金量。
康有为的这幅作品,字数虽少,但写的神彩飞扬,,真是一字千金,或许还远远不止一字千金,如果让我来评价他的价格,我给他的价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