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7|回复: 2

散文世界的“三驾马车”

发表于 2023-7-16 09:51:5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何 俊

细品散文,我发现俄国的普里什文、日本的德富芦花、咱们国家的丰子恺,都属于散文世界“又一村”里的居民,酿制的“精神之蜜”纯度极高,且都有独自的风味。人与自然的和谐,昆虫世界的美丽,让“瞬间”留下永恒的画幅,又是他们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本色”。所以,我心中默默赞誉他们三位是散文世界里的“三驾马车”,跟随他们作“自然之旅”,可说是一种难得享受。

普里什文的《蜘蛛》

取自然之美照亮人生,这是俄国散文大师普里什文一生写作所追求的。

他笔下的《蜘蛛》,连续三次陷进绝境,又连续三次死里逃生,自己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最好不过的证明:救世主就是自己,上帝就是自己。

当被一片火海包围时,是蜘蛛自己镇定了自己;当生命之舟轰隆塌下时,是蜘蛛自己保住了自己;当被口涎的海洋包裹时,是蜘蛛自己捍卫了自己。

蜘蛛一次次绝处逢生的自救行动,使得在一旁冷眼观看的人也不得不向它表示敬意,甚至向它祝贺!

一只险境中求生的蜘蛛,对人的启示就有这么大,以致久经磨难的人在它面前也感自愧不如。文尾引申的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一个人只要自己把自己当成上帝,这世界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在任何情况下甚至绝境中也是不会灰心丧气的。

看了《蜘蛛》(《林中水滴》中的一篇),感到普里什文有一种精细的非凡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能够在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中发现有意义的东西。

德富芦花的《檐沟》

一条浅浅窄窄的檐沟,会有好风光么?司空见惯的景象,不过是贮了一汪雨水,里边也许斑驳着几根杂草,飘着几片枯叶,也许还有一二条小蚯蚓蠕动,有啥好抒情的?

然而,人世间事估摸不准,总会有人克服“惯性”,闯出一片“新天地”。在一片小小的国土上,有那么一位见识不俗的智者,瞅出了檐沟的博大与美丽?不事雕琢,无拘无束道出几行文字,令诸者发愕,发愕之后说不定还会拍案叫绝。

有谁这么真挚地赞美过檐沟呢?先瞧博大处:“莫道檐沟清浅,却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莫道檐沟窄小,蓝天映照其中,落花点点飘浮。”再看美妙处:“从这里可以窥见樱树的倒影,可以看到水底泥土的颜色。三只白鸡走来,红冠摇荡,俯啄仰饮,它们的影子也映在水里。嘻嘻相欢,怡然共栖。相形之下,人类赤子的世界又是多么褊狭。”这就是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名作《檐沟》。

地球何其大,偏有人觉得无路可走;檐沟何其小,偏有人悟出里边有个宽广的世界。德富芦花在雨后捕捉的一个“瞬间”,似已具备如下典型品格:“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在一朵野花里看到天堂,把永恒放在一个钟头,把无限握在你的手掌。”(威廉·布莱克语)

读《檐沟》,看世界,恋大师,脑海里又跳出一幅幅画儿,有吴作人的《金鱼》,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李可染的《家家都在画丛中》……

丰子恺的《敬礼》

丰子恺的散文名篇《敬礼》,描写的对象是两只蚂蚁,可以说司空见惯。作者在一次潜心译著中,无意碰伤了一只蚂蚁,又在不知不觉间,看到另一只蚂蚁来救,救伤的全力以赴,被救的体谅入微,场面之悲壮使作者大大吃惊了!最后不但不藐视这小小的生灵,而且觉得它们同山一样,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呢,变得“小”了起来,竟至同蚂蚁一样,情不自禁站了起来,举手向它们敬礼。

丰子恺深于佛学,泛爱万物,所以在他眼里,两只蚂蚁便可以如人一样生活在自己面前,因而蚂蚁相互救持的过程,读来便有了惊心动魄的感染力量。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丰子恺始终保持一种艺术的童真。他的画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之音。朱自清说他的画有橄榄味。我感觉他的散文小品纯度极高,就像没有一丝儿污染的“山泉”,沁人心脾。爱好美文的人,不可不读丰子恺。鉴于当代文坛的浮躁,有人规劝道:“不读孙犁,你怎么能长进!”不过,我还想补充一句:“不读丰子恺,你怎么能见到美如白鸟的散文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6 09:52:39 | 查看全部
俄国的普里什文、日本的德富芦花、咱们国家的丰子恺,都属于散文世界“又一村”里的居民,酿制的“精神之蜜”纯度极高,且都有独自的风味。人与自然的和谐,昆虫世界的美丽,让“瞬间”留下永恒的画幅,又是他们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本色”。所以,我心中默默赞誉他们三位是散文世界里的“三驾马车”,跟随他们作“自然之旅”,可说是一种难得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6 10:10:32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