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回复: 1

豫剧也能很“上头”

发表于 2023-7-16 15:14: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线讲述】 
豫剧也能很“上头”
讲述人:中国戏剧·小戏小品奖获得者、电影《满江红》配乐主唱 张晓英
  看过电影《满江红》的观众,一定记得那“魔性”的配乐。铿锵有力的豫剧唱腔配上酣畅淋漓的电子音乐,与剧情无缝衔接。作为演唱者,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相关唱段,获得了三千多万播放量,有非常多的网友点赞。网友留言道:“这几段豫剧太‘上头’了,配着BGM(背景音乐)走路都带风。”
  看着网友的留言,我特别开心。我从七八岁开始唱豫剧,师父兰力老师是“活包公”李斯忠先生的徒弟,所以我一开始唱的也是黑头。后来,我改唱彩旦,也属于戏曲中的丑角行当。唱了三四十年豫剧,戏迷朋友不少,但还是以中老年朋友为主。虽然每次演出完都博得满场叫好声,可我还是想着,如何能让观众更多一些,年龄层更广一些。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戏曲、喜欢戏曲,我的工作室开设了戏曲公益课,还经常跟随省剧协、省曲剧团等进校园,为年轻人唱戏、讲戏。
  2019年,我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了直播账号,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几千名甚至上万名观众,气氛也越来越热闹。现在我两个主要的社交账号已经有了近400万粉丝,里面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可不少。每次我分享传统戏曲片段,比如《十保官》《包公辞朝》《寇准背靴》等,都有许多网友和我互动、留言,甚至向我“点戏”。我觉得,互联网让戏曲的舞台更大了。在剧场里,每场戏的观众最多也就一两千人,现在一条视频可以有百万甚至千万的点击量,让更多人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电影《满江红》把电子音乐、摇滚和戏曲结合,也是我第一次“触电”。刚接到制作组的邀请时,我非常忐忑。虽然唱词和曲调都有,但是如何把控灵活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与剧情、人物贴合,可真是不容易。有些配音短但原唱段长,我得把慢戏改成快节奏;有些戏短配乐太长,原唱段又不够填。尤其是随着人物行走加快的几个唱段,节奏很强速度又快,我特意找了豫剧里快节奏的词填进去。就这样,我完成了七个戏曲经典片段的改编,包括豫剧《探阴山》《下陈州》《王强点兵》《铡美案》,曲剧《包公辞朝》等。上映前,我还担心会不会有很多人觉得改编得不伦不类,“毁了”经典。后来我发现,大家对于这种创新很包容。这个经历让我更深入思考其他更有趣的跨界形式,我还想再尝试。
  如今,听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年轻的戏迷朋友和我说,以前从来不听戏,自从看了《满江红》就很感兴趣,再一搜原版的传统唱段,才知道戏曲这么好听。更可爱的是,有网友留言说:“我一个00后怎么特爱听这个调调,我是不是快老了啊!”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不难看出这种改编创新的效果。走在路上,我还曾看到三五岁的小朋友被父母带着哼“一保官,王恩师延龄丞相……”
  让豫剧越来越走进大家的日常,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扎根在年轻人心里,作为戏曲演员,我觉得这样才叫“中”。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殷泽昊、苏雁、王胜昔、王斯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李健)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3日 0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6 15:28:22 | 查看全部
让豫剧越来越走进大家的日常,遍布生活的每个角落,扎根在年轻人心里,作为戏曲演员,我觉得这样才叫“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