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粉饰数据,误导学生和社会

发表于 2023-7-28 14:51: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粉饰数据,误导学生和社会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高校对就业率顶风作假:有家长反映,孩子学校要求“如果‘就业三方协议’不盖章就拿不到学位证”;一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透露,最近进入高招时间,学校对外宣称“90%的就业率”,但实际上今年的毕业生找工作并不理想。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造假危害不小,往小了说这是不尊重学生,侵害学生权益,往大了说,是误导社会。

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市场需求不足,也可能是专业设置无法匹配市场需求。一方面,有些专业明明不需要这么多人,可是大学跟风开设,造成某些专业学生扎堆,就业困难也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有些专业有市场需要,可是大学课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能力却不能符合社会需要,影响了企业的评价。

因此,统计高校毕业生相关的就业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就业数据可以将这些情况识别出来,并展开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不仅如此,高校还可以主动深入企业了解就业市场,并作出及时调整,让专业设置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如果对就业数据造假,就会导致这些问题被掩盖在漂亮的报表下,让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这样的危害是持久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下一届学子如果看到这样的数据,就会对他们的选择产生误导。高等院校和毕业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学生就业好学校脸上有光,学生在就业市场受挫,最终损害的还是学校的声誉。就业数据造假,大学可能保住了自己的颜面,学生却因此会付出代价。

高校就业数据失真还会影响宏观数据,使得职能部门对当下的就业环境产生错误判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就像经济的晴雨表,数据造假会让宏观决策缺少一个真实的指标,就有可能对国计民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说到底,高校教育不能自封于自己的小格局和小利益,因为高校教育的“产品”是人,高校教育又对接着社会。高校教育必须要有高的站位,保持自己的敏锐度、前瞻性,以及对社会的感知力和调节力。正确的应对方式应该是本着对学生、社会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用虚假数字来消极应付,危机不会自动消失,最后不仅自欺欺人,还会祸害社会。(高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