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盛夏的巴蜀大地,骄阳似火。在位于四川盆地起伏群山中的自201H69-4 井,中石化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定向技术员韩啸跪在地上组装MWD无线随钻测斜仪,他的眼睛正瞄准着脉冲器接口准星,用游标卡片测量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距,豆大的汗珠顺着安全帽的缝隙滴答滴答地落在地上。
 “定子与转子的间距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否则就会导致仪器在地下工作时信号弱,不能为钻头精准导航。” 韩啸从仪器下面探出半个脑袋,诙谐地打着比喻。
  韩啸面前横着的是一台长约10米、通体锃亮、像甘蔗一样的柱状仪器,它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叫“经纬东方”,专业的名称为 “MatriNavi 175℃高温MWD随钻测量仪”。这台仪器是由经纬公司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生产的一款国产化石油装备,它由脉冲器、咖吗探管、电池盒、流量开关等组接而成,可以搭载在钻头上,到达数千米深的地球深处,实时测量井斜信息,以压力脉冲的形式传递至地面电子记录仪,技术人员根据井斜、方位、伽马数据判断地层走向,引领着钻头在地下闻着油味儿走,精准钻遇油气藏。
  韩啸2022年4月入职中国石化,是西南测控公司DX029队的一名新工。韩啸印记最深的是他参与定向的第一口井-新207井,这口井定向用于仪器正是这台“经纬东方”无线测斜仪。当时,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经纬东方”随钻测斜仪的现场推广,韩啸对这台铁“甘蔗”充满了好奇。他拿着笔记本,跟在技术人员身边,一边听,一边记,一边看着技术人员示范组装。仪器入井后,他又和技术人员一起采集电子记录仪数据,计算实钻轨迹,导航钻头像“钻地龙”一样,准确到达地质靶点。
  “过去,核心技术受国外制衡,现在,我们攻克了‘卡脖子’难题,有了自家的的宝贝儿,仪器配件精密、灵敏、娇气,俺一定把它用好、呵护好。”韩啸搓着一双长满茧子的大手,言语间满是宠溺。
“一年前这手还细皮嫩肉的,现在磨成老树皮了,我这徒弟,有股钻劲!” 师傅任旭向韩啸投来赞许的目光。
  据工友们介绍,韩啸对技术有着强迫症般的严谨和苛刻。他一有时间就一遍遍地练习仪器的组接,钢铁的部件和肉体的摩擦,手掌从血泡到成茧,记录的是一个青工和他钟爱的设备由陌生到不断走近到成为知已的过程。
  2023年3月,韩啸迎来了他独立顶岗的第一口井-江砂206-17HF井。有一天夜里两点,韩啸正盯着电子记录仪时,忽然发现信号幅值异常,软件无法计算井斜和方位数据。此刻钻头正在高速钻进,如果不马上处理,钻探就成了瞎子。
  韩啸快速在脑子里回放所学的知识,然后从地面设备开始排查。电缆线、数据线、传感器……,当排查到压力传感器时,发现泵压信号幅值PSI归零,重新连接,仍然不工作,他找来一台备用设备换上,PSI值重新跳动起来。此时距离发现问题仅15分钟,现场人员向韩啸竖起了大拇指。
  油气钻探拼的是技术和装备,一年多来,韩啸跟随仪器,奔波在巴山蜀水,先后完成了新207井、新盛207-1井、江砂206-17HF井、新盛101-5井、龙89-2HF井等8口井的定向任务,成了公司独当一面的的定向技术员,他还把自己掌握的仪器组装、维修技术以及琢磨出的故障判断和处理小技巧传授给同伴,带出了杨定兴、罗明亮、张英杰等徒弟。
 “仪器就是我的眼睛、耳朵、手、大脑,仪器入井,我感觉自己也和它一起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未知的地下世界,通过仪器,我可以和亿万年前的生命对话。”韩啸认为,仪器的高效工作,依赖着人与仪器的亲密程度,仪器和人成为密切相关的共同体,只要仪器在井下工作,他的心就一直同频跳动。
  形成于亿万年前的油气藏,深埋在地层深处,人无法到达,但设备承载着人类的期待,去完成这份特殊的牵手。一个人对设备的掌控,是匠心的体现,也是一个人价值的考量标尺。韩啸所在的定向技术服务中心,正在尝试用这类标准建立员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员工对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熟练程度和质量,以及对设备进行技改革新的成果来划分不同的岗位等级,激励员工锤炼匠心,加强实用技能学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产化设备在生产现场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不仅是为国家端稳能源的饭碗履职尽责,也是用实力和技术保住自己的饭碗。”韩啸说。
(田宏远 张涛 邵晓玲)
图为韩啸在组装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