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汉强
“现在,我们工作现场最大的变化就是职工的整体意识增强了,制度落实执行下去了。在现场操心的职工多了,'捣乱'的少了,遵章的多了,'三违'的少了……”马钢南山矿高采车间电铲工段段长、马钢首席技师卜维平兴奋地说出了自己对当前马钢新矿山——高村采场安全管理的新变化。
该车间针对部分职工因生产需要充实到一线班组,他们的安全综合素质不一的实际情况现。一方面通过贵在固化,把安全观念深植到职工心中。开展了“学、背、用”规程活动,要求每位职工过关,并将这项活动纳入安全管理的考核,在易发生事故的路段和重要岗位悬挂提醒牌等细节管理。同时,他们针对每周一安全活动日满足不了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需要的问题,于是大力推行“接力式”教育,以此来培育全能型职工。“接力式”教育以班组、单机为单位的班中、在岗教育,在分工前就应知应会知识和现场操作技能的教育。每月,由班组规定职工每人确定一项自己被认可的技能强项,将其传教给下一名职工,再逐一传教下去,直到被传教的所有职工都记牢知识,精通会干为止。由于接力式教育,因形式新、方法灵,引起职工浓厚的参与兴趣,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另一方面他们“新”职工来源点不同的特点,通过重在内化,把安全观念渗透到安全制度管理之中 。他们通过分析事故通报发现,大部分事故都是因职工的习惯性违章或者安全意识不强造成安全空隙。为此,他们开展了转岗、复岗的矿车司机、电铲司机“必知必会”的标准化作业培训中,就要求每名操作者在各自岗位中该知道什么、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很详细的规定。不仅如此,该车间还重新编排了职工43种习惯性违章的行为和如何采取预防措施,下发到班组、单机,使职工对照起来有标准、有措施,应用起来更加简单,更切合安全实际。实现安全生产由突击型管理向规范管理、机制管理转变,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
另外,他们还通过力在外化,把安全观念还原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做到 先“穿衣”转为先“量身”,由于该车间生产属于野外、露天作业模式,针对在生产中容易发生磕磕碰碰的现象,而影响安全生产的实际。该车间巧借该法,将由“先穿衣再改装”转为“先量身再定制”,其安全和生产效果大不一般。量身,就是在每次在生产或者检修时,先到现场情况会诊,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定好所需备品备件、预测好生产材料用量和规划好安全防护设施,再安排职工进行生产和检修。如此一来,职工到现场生产、处理故障没有了任何阻碍,避免了跑腿多,占用工时以及安全失误问题,提高了生产质量,使安全观念成为推动安全管理的一支“看不见的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