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8-3 20:39:05
|
查看全部
深刻——观点鲜明 内涵丰富
机关公文不能太浅薄,如同流水账般,要有丰富的内涵。起草公文有四个层次:第一层,跟着感觉走;第二层,跟着要求走;第三层,跟着问题走;第四层,跟着思想走。层层递进。
思想性是公文的灵魂,有没有切中时弊、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主题思想,是衡量一篇讲话材料品位高不高、能不能有效发挥指导作用的一个重要尺度。思想性不强,讲话材料就缺乏生气和活力,就没有提神的东西,就会感到平淡无味。在公文写作中,“想法”比“语法”更重要。提高材料的思想性不是靠华丽辞藻的堆砌,不是靠穿靴戴帽的一般道理,是对问题的透彻分析、独到见解、精练概括,是从事物本身中挖掘出的真知灼见,是对事物本质意义的揭示。比如,关于政府作为,有地方提出了“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比如,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大工作的关系,我们概括出四个“主”——党的领导是主心骨;五大民主是主环节;人民代表大会是主渠道;人大代表是主力军。这就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人有思想可学可敬,材料有深度耐听耐看。材料的思想性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出境界。理论水平有多高,思想水平就有多高,要写好公文,一定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述、名家名言、历史典故、警言警句等,都是经过精心提炼、历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思想精华,它们以最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讲话材料中恰当地运用这些经典言论,并顺着这些言论提供的思路,扩展和深化对自己所要阐述问题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强化讲话材料的思想性,而且还会使材料生辉添彩。个别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志,看到大部头理论著作就望而生畏,这是不可取的。所谓的文秘写作秘诀都是“小道”,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原文中才有“大道”。当前正在开展主题教育,我们要深刻把握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如果大家能够安下心来学“大道”,就会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总结道,学习是一个“如饥似渴→如沐春风→如梦方醒→如虎添翼”拾阶而上的过程。
二是辩证思维出洞见。哲学是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有了丰富的哲学头脑,观察分析问题就会抓住本质,真正找到事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形成统一的而不是混乱的、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辩证的而不是片面的逻辑思路。在起草文字材料中,有的人容易走极端,说好一切都好,说不好一切都坏,这样的文风对事业是有害的。正确的方法是辩证地看,全面地看,联系地看,发展地看,不以偏概全、一丑遮百俊,也不一俊遮百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这样的材料符合事物本来面貌,令人可信可用。习 近 平总书记谈及“短板和底板”时,指出“木桶有短板就装不满水,但木桶底板有洞就装不了水。我们既要善于补短板,更要注意加固底板。”李瑞环同志讲,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省委用系统观念推动发展,出台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就是辩证思维的灵活运用。
三是问题导向出高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想写出好的公文,必须要了解问题,很好地研究问题,针对问题去写。王安石提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梁漱溟先生自谦“我不是学问中人,我是问题中人”,讲的都是做事业、做学问的基本方法。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对一些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对文风、会风、话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意见很大,甚至深恶痛绝。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研究制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原则要求具体细化,使上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率先垂范、付诸行动。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举国上下深切感受到,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
四是调查研究出甘泉。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人大一项经常性、基础性、法定性的工作。新闻界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公文起草也可以借鉴这个“三七律”,动笔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有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就有“源头活水”,就不用绞尽脑汁地编造工作思路、改革举措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 平总书记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