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宁红瑛《目送流水》
袁恒雷
当代云南文坛的代表性作家雷平阳有首名作,题为《亲人》,其中一句“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我只会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当我读到云南籍散文家宁红瑛新著《目送流水》时,瞬间想到了雷平阳这一对云南经典的赞颂。她同样深爱着云南的一切,同样用动人的热情记录着她挚爱的亲人。
翻开《目送流水》可知,宁红瑛是一名勇往 直前的行者。 她热爱摄影,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用脚步丈量大地。 本书的第一卷“人间”就是她的旅行笔记,她攀爬过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在柬埔寨西港的海岛看“落日慢慢掉入海面”, 在西藏拉姆拉错看藏羚羊的机灵与牦牛静卧草地,等等。比起这些国内外的各色风姿,她笔下有关云南的各色美景却更为返璞归真、质朴动人、不加雕饰自出浑然天成的美。比如《阿纳果的夏天》,阿纳果恰如地图中“针尖”一般大小,可在宁红瑛笔下却美得令人无限向往。
且看她眼中如何描述阿纳果的美:“阿纳果最美的,是那片鸢尾花花海;阿纳果最美的,是云上的木屋;阿纳果最美的,是木屋前怀抱吉他的少年, 还有围在少年身边转悠的小黑和溪溪。”这些描述是不是特别像2023年初的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的场景,女主角头顶一本翻开的书,静卧于山水田园间远山如黛,近处绿意盎然,有微风阵阵,有鸟鸣声声。在云南, 这样的场景在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真的是 星罗棋布。
所以,宁红瑛面对家乡这些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时,绝不吝啬她的咏叹,她的散文此时就是文中有画:“云在花上,花在云间。云端有木屋,木屋有露台。露台上有视线极好的观景座,木屋立于悬崖的顶端。有的云朵在山谷里聚散,有的在头顶上蹁跹,有的掉在水盆里不起来,我忍不住用大瓢小瓢去捞,一捞就碎。对面的群峰慢慢被晚霞染上了胭脂色。”
我之所以在宁红瑛众多篇章之中独爱她笔下写家乡的部分,实在是因为她这部分作品确实是写出了她饱蘸情感的哲思,写出了她最熟悉的人与事。这其中,尤以《味蕾上的故乡》特别出彩。 在此之前,我们对云南美食的认知,当是来源于西南联大那批师生们回忆录式的描述,尤其是汪曾祺“人间有味”系列,让我们对云南的米线、饵块、昆明菌子等美食真可谓有了文化意义上的深入了解。宁红瑛写美食同样令人垂涎三尺,比如洋芋,她就能如同鱼米之乡做出“全鱼宴”一样“做”出“全芋宴”:洋芋鸡、土豆牛肉羹、小葱火腿洋芋条、金玉满堂、黄金满地、茄子洋芋煲、薯条蘸番茄酱、酸汤洋芋、老奶洋芋、子弟土豆片等,“那真是色香味十足”。
这样的“全芋宴” 如果还不够地方特色的话,被其称为“地胡子”的就真的是令人耳目一新了。“地胡子去除松毛、树皮和杂质,用清水淘净,过沸水捞出,冷却后再凉拌……就放点盐和葱花,但就是香甜。那是草木的清香,露珠的甘甜,能咀嚼出时间韧劲的柔软。”通过作者的进一步介绍我们得知,地胡子是当地的山珍,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有药用功效。比如“吃了脸不浮肿”等。这自然是山野的馈赠。地胡子的吃法不仅可以凉拌,还可以做成地胡子扣肉,这道菜进入了“八大碗”系列,“成为宣威扣菜中唯一的山珍”。作者对家乡这些美景美食的描写是富于强烈自信与自豪感的, 言语之间是对岁月的无限追忆,对乡音乡情的无限感念,更是对陪伴自己一路成长起来的亲朋故交言之不尽的感恩之情。
于是,本书描写的一系列亲人友人的篇章同样是可圈可点。 有父亲为一众乡亲奔波劳碌一辈子的任劳任怨、 有母亲为供养自己连最喜欢的廉价紫色头巾都不舍得买来戴的含辛茹苦、有婆婆为了苦劝“我”不离异而抱着两岁半女儿对“我”的惊天一跪、有“我”与逐渐长大的女儿之间互写的几篇“心的对话”、 有族兄对 “我”写作道路上的莫大鼓励与该书题目的帮忙最终确定,等等。宁红瑛写到的这些亲情篇章,恰好合成了“我”从少女到结婚再到为人妻母一路走来的人生过往,其间酸甜苦辣备尝,笑声落泪兼具。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颇为感喟于作者描摹的一家人互相关爱、共同面对岁月风雨的场景。比如被他们当地人称为“疙瘩花”的一道菜,是宁红瑛少女时代特别喜欢的美食。四十余年前的除夕,母亲用火腿和疙瘩花炒,一家人真的是大快朵颐。可是,“看着一家人都爱吃,我放下了筷子, 那时我和父亲母亲有一种无言的默契,大的、好的、没吃过的,都先让给爷爷奶奶和两个弟弟吃。我确定,它是我长这么大吃到过的最美味的佳肴。”一家人的和睦温暖让这些文字充满了温度。
实际上,宁红瑛的人生堪称赢家,她不仅拥有把她养育成才的父母,还有和她多年母女成姐妹的乖女儿特别理解尊重她还学有所成,还有大宁红瑛八岁的好友大姐老马,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更有在《最浪漫的事》中给读者奉献出爱情最美样子的姨爹姨妈老夫妇——她们在“我”少女时代关心爱护“我”,视如己出般照顾,可当他们把几个儿女养育大,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时,姨爹却不幸得了脑血栓。姨爹生活不能自理后,姨妈没有怨天尤人,她全力照顾姨爹, 护工都不愿意雇,“姨妈容不得别人嫌弃的目光落在姨爹身上, 包括他自己的儿女。在姨妈看来,比安全更重要的是尊严,哪怕姨爹从肌体到意识都体会不到, 姨妈也要护着。”所以,姨爹的一切饮食起居姨妈都撑了起来,还有比这对“老伴”更完美的注释吗?这是对新婚誓言不离不弃最好的践行。恰如那句赞颂爱情坚贞句子咏叹的那样:“我以一个女人的重量轻轻将你抱起,我除了尊你为兄,我还揽你入 怀,我似乎一直在等这一刻的到来,在你需要我的时候。”
那么此刻,宁红瑛描写的这些人与事,真可谓针尖上的蜜了, 越到年岁长, 我们的爱越狭窄,可也越浓密了。
写于2023年3月16日星期四
刊于2023年7月13日《新华书目报》
宁红瑛 《目送流水》 远方出版社2022年12月第1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