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让乡村人才留得下能创业

发表于 2023-8-9 15:05: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让乡村人才留得下能创业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形成本地选才、多方聚才、实践育才、重用贤才的激励机制

烈日炎炎的午后,在浙江省浦江县杭坪镇薛家村的“朝花夕拾”共富工坊内,村党支部书记薛孟进正忙着和村民们一起打包向日葵花束。“这个暑假,我们村日均游客接待量约4000人,花卖得可好了。不少村民趁着旅游旺季摆摊销售农产品,每天收入颇丰。”薛孟进说。

回想起自己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年,薛孟进说:“当时县里开展‘百雁招引’行动,鼓励我们回家乡发展。我刚回来时,村居环境差,也没有致富项目,可以说两眼一抹黑。”后来,浦江县通过集中培训、跨镇挂职、外出调研等方式,帮助村党组织书记打开工作思路。

秀丽的风景是薛家村的天然优势,但一直没有利用好。趁着近郊游兴起,薛孟进抢抓机遇,把村内的大滩涂改造成“天然浴场”,还配套建设了生态走廊,吸引了很多游客。村两委班子信心大振,一鼓作气又引进了生态园、探索营地等项目,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

村子强了,群众也要富起来。薛孟进来回跑了许多次,薛家村与周边的登高村、乌浆村开展党组织联建,各村整合了连片土地资源,合力打造“朝花夕拾”共富工坊。村民可种植鲜花,由公司统一指导、统一销售获取收益。

薛家村往北约10公里,有一个青砖白瓦、古朴幽静的古村落——虞宅乡新光村。在这里,村民陈青松创办了浦江首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回想创业之初,陈青松坦言真不容易,“多亏了乡里扶持,免租三年、税费减免,让我租下村里29间房屋使用。”陈青松说,这些房屋经过重新改造,变成20多家创意工作室,以销售文创产品、体验制作工序为主,也建有咖啡馆、酒吧、艺术馆等场所,小山村慢慢热闹了起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浦江招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带动产业转型发展;产业兴旺又能进一步吸引人才回流,形成良性循环。但如何让乡村人才留得下、能创业?要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形成本地选才、多方聚才、实践育才、重用贤才的激励机制,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给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张璐,作者为浙江省浦江县委组织部干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