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别惹我父亲》读后感:
不仅仅只是父爱
曾鑫波
读了《别惹我父亲》后,我被一种质朴、纯真的父爱所震憾、所感动,但又觉得本文并不止于父爱。父亲是一个质朴的农民,性格刚烈而又率真。当自己的孩子为打抱不平而申张正义时,他用两记“耳光”告诉孩子正义的事情必须坚持,即使是在威慑与胁迫下也要坚持正义。这正是当下社会最最需要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如今城里有多少父母亲在教育孩子:当公交车上见到小偷扒窃时,要学会不吭声、装作没看见,明哲保身。近年来,社会上缕缕出现的“集体冷漠”现象,纵容了歪风斜气的增长。当正义的底线正面临崩溃时,我们更呼吁要坚守正义的底线!
当老师对孩子罚错重抄100遍时,父亲却说“那就别写了,用那时间出去玩儿也比做这无用功强。”这种爱不是溺爱,而是对孩子身体的爱惜,对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育方式的抵制,对孩子而言更是鼓励、引导。而当下,一些老师置学生身心健康于不顾,把学生泡在题山题海、甚至叫学生做大量无谓的机械式的重复作业,磨灭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作为农村考出来的一名大学生,在父亲的感召下放下架子一起卖烧烤,自愿去给本来就不富有的父亲帮工。当父亲过意不去时,作者却说摆小摊“这既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也是诚信为本的‘做人训练营’ ”,认为劳动是天底下最光荣的事,劳动者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多么可贵的精神。而相比之下,大学校园个别骄奢淫逸、好逸恶劳的新生代 “不认农村爹妈”,甚至认为勤苦劳动是一种耻辱,更不用说去给父母帮工。正因为卖烧烤、摆小摊的亲身经历,作者体味了生活的艰辛、体会了群众的疾苦,懂得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勤奋工作、严格要求、努力改变自我。
“父亲”教给孩子的更多是勤劳、智慧、正义。当小混混们当着父亲的面凌辱自己的孩子时,刚强的父亲怒气冲天,因正当防卫不当而酿成人命案。这正是父爱的本能之所在。
尽管《别惹我父亲》是个悲剧,但通篇文章没有矫饰、没有华丽的词藻,全是来自真实生活的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感受。读着此文就象聆听着天籁的声音,真真切切地展示了一位社会最底层民众对正义的坚守,而这种坚定,正是当今社会所最缺乏的。文中反映的不良的社会治安与父亲的刚烈性格,恰到好处的作了铺垫和映衬,不露声色地展示了现实,勾画本文的社会背景。这不失为一种高超的写作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