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8-10 15:09:06
|
查看全部
11.“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12.“蜂拥”不能写作“蜂涌”。
13.“分”与“份”。由于“身份证”在实践中使用频率较大,《现代汉语词典》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收入了“身份”这个并不符合字义的词。但与此同义的“本分”、“缘分”、“成分”等仍用“分”。“县份”、“省份”、“年份”、“月份”用“份”不用“分”。“分量”一般不写作“份量”。
14.“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15.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16.“伏法”是指罪犯被执行死刑,不是指服刑。
17.“竿”与“杆”。“竿”指竹竿,所组词汇与竹子原料有关。“钓竿”已很少用竹子做,但仍沿用“竿”字。“秆”是指某些植物的茎,“秸秆”“麦秆”不要写作“秸杆”“麦杆”。
18.“该工厂”、“该学校”的“该”,是旧时的公文用语,现代的公文已很少用,发稿中提倡使用“这个工厂”、“那所学校”的写法。
19.“暄”指阳光温暖,“寒暄”是指见面时说冷暖一类的应酬话。“寒暄”不能写作“寒喧”。
20.“骛”是指纵横奔驰,也指追求。“鹜”是指鸭子。“好高骛远”“趋之若鹜”中的“骛”“鹜”不是相同的字。
21.“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22.“宏大”与“洪大”。“洪大”一般指声音和具体的情状,如“钟声洪大”“水势洪大”。“弘扬”也可写作“宏扬”,但一般提倡用“弘扬”。
23.“笔画”与“笔划”。用于文字、一笔等义项时,可以通用,但习惯上用“笔画”。凡是指用手、脚或物做出某种动作时,一般用“画”字,如“画十字”“指天画地”“指手画脚”。
24.“化妆”与“化装”。“化妆”一般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也有“美化”的比喻义。“化装”一般指演员为扮演角色而加以修饰。
25.“竣工”不要写作“峻工”。
26.“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要写作“一年之季在于春”。
27.“简朴”与“俭朴”。“俭朴”只指生活方面。“简朴”除了指生活方面外,还指语言、文笔。
28.“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29.“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30.“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