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小心被“野游笔记”带沟里

发表于 2023-8-11 15:07: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小心被“野游笔记”带沟里

“看完这篇就够了”“私藏小众路线”……文旅消费大热,各种旅游分享笔记在网上相当火爆。但媒体调查发现,不少博主的攻略既违规又危险,说是把人“往沟里带”也不为过。

眼下,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社交平台晒晒所见所闻,与之相对应的,游客们也习惯在出门前先搜搜攻略、做做功课。很多优质分享自是十分实用,可相似的帖子多了,常态化内容似乎已不再吸睛。于是,许多博主开始挖空心思“剑走偏锋”,要么拿“免费玩”“避人群”当卖点,不加风险提示就介绍偏远荒野“景点”;要么公然宣传越过限制的技巧,动辄教人翻山越岭、爬杆钻洞……套上滤镜、配上文案,可谓是哪危险哪“出片”,怎么刺激怎么吹。一来二去,未开放的野长城、严禁穿越的无人区,乃至码头的集装箱都成了所谓网红打卡地。

洪水冲走的,爬山踩空的,荒野失踪的……这些年,因前往野生景点游玩惹出的麻烦很多,发生的悲剧也不少。这边管理部门拼命劝退,那边大小博主花式宣传,何以至此?一方面,总有人寻求刺激、又爱跟风,明知危险系数高仍怀侥幸心理,导致此类攻略在平台上颇有市场。另一方面,教人犯险不仅缺德,带来的管理难度更大。特别是眼下,KOC(关键意见消费者)概念正热,平台上的“素人笔记”十分活跃。很多攻略的商业属性并不明显,很难辨别究竟是真心分享还是故意引流。即便最后“种草”真种出了事,也几乎无法界定责任所属,一句“我发我的,没让你去”就能撇清关系。

指望所有博主都靠谱并不现实,还是要从内容出口端做好把关。必须看到,虽然平台只是信息流转和集散的工具,但无一不靠着流量热度生存。作为服务提供方,要照顾发帖者的分享权与用户体验,也必须保护刷帖人的切身安全,做好筛选工作是分内之责。就以“野泳”的搜索页面为例,很多平台虽然标注了风险提示,但下拉内容一看,各种地点介绍、装备推荐根本没做任何屏蔽删除。连普通网友都能搜到的内容,平台审核又岂能视而不见?当然,各地文旅部门也要多关注网络信息,多做风险阐释,在社交媒体上增加理性声量。

风景有很多,但生命只有一次。对广大游客来说,屏幕背后不一定都是热心网友,还有可能是流量骗子。仔细甄别、拒绝盲从,才能避免走着走着就“掉坑”。(关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