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2|回复: 0

大山里的“牛爸爸”

发表于 2023-8-12 17:21: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大山里的“牛爸爸”

通讯员 艾嘎 云南日报记者 沈浩

“牛生病都找他,他是我们的‘牛爸爸’。”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班母村七组的养殖户岩办一边打扫牛棚,一边和记者说。

岩办口中的“牛爸爸”,是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的兽医员——岩孔。

岩孔今年38岁,从小就喜欢养动物。2000年,岩孔初中毕业后开始尝试养牛。由于当时缺乏技术,他的养牛事业没什么进展。“以前我们养的都是本地黄牛和水牛,养殖周期长、出栏慢、效益低。”为了养好牛,他积极向村里的兽医员学习肉牛养殖和医治技术,并且通过参加县里的技术培训,成了一名兽医员,近几年还学会了用冻精改良人工授精技术培育出新品种牛。“通过人工配种,改良后的牛个体大、生长快、出栏快。”岩孔说。

由于勤学苦练,又掌握了兽医技术,岩孔在养牛圈逐渐有了名气,被群众推荐成了村里的兽医员,帮助养殖户做动物防疫、配种员。

岩孔的车上常年放着一个兽医箱,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深夜凌晨,只要村民的牲畜生病,他都随叫随到。基层兽医的工作很辛苦,一般都是脏活、累活。有一次,儿子摔断了手需及时送医,当时他正在给牛接生,为了减少养殖户损失,他等到小牛出生后才匆忙赶往医院。遇到困难群众,他也会无偿出诊。“做基层兽医员很辛苦,有的兽医员坚持不下去,都放弃了。5年来,岩孔兢兢业业,群众口碑很好。”勐梭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谭大莲介绍,很多拉祜族群众都听不懂汉语,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岩孔还学会了拉祜族语言,方便和他们沟通。

如今,岩孔学会了疫病防疫、冻精改良、助产处理等科学养殖技术,不仅把自家的牛养得膘肥体壮,还帮助群众一起把牛养好。

“今后,我要继续学习、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服务更多的群众,通过养殖增收致富。”岩孔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