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回复: 0

变“隔”为“融”,用好本土红色教育资源

发表于 2023-8-15 09:57: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线探索】
  作者:储强胜、钟丽清(分别系珠海市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珠海市第十六中学高级教师)
  珠海是一座英雄城,苏兆征、杨匏安、林伟民等革命英雄,为这片热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将丰富的地域革命文化资源化为语文学习的载体,濡养当代中学生的心灵?我们做了一系列探索。
  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与革命时代相去甚远,时空隔阂成为深入了解英雄事迹的阻碍,对革命英雄的了解浮于表面,对革命文化的了解容易停留于书本。为此,我们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如让学生实地参观革命英雄陈列馆,搜集与珠海革命英雄有关的史料,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与珠海革命英雄的联系,在历史语境中还原近代史的真实面貌。
  如何激发学生对珠海革命英雄的探究热情?我们创设真实情境——为中学生写一本珠海革命英雄传记。学生在革命英雄陈列馆也看到过那些客观而真实的传记,它们很难吸引喜欢生动活泼文风的中学生;学生信心满满去采访工作人员、游客及当地村民,却发觉对革命英雄了解的人实在不多。写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革命英雄传记,需综合运用语文、历史、美术、信息等跨学科知识,经历写传记、寻史料、画英雄、编传记等活动,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燃起了学生的热情。
  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立足语文学科本位,挖掘革命文化的文本价值和育人价值,应使学生深度理解革命英雄的历史选择。为深度了解传记文体,引导学生学习《邓稼先》《太空一日》等传记课文及阅读课外名人传记,学生发觉传记的目的之一就是展现人物如何应对挑战及传主的精神成长过程,具有文学性、真实性和逻辑性。如回溯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苏兆征的一生,学生发现他经历了家境困窘被迫当海员、受压迫而抗争、罢工遭遇威胁、积劳成疾等人生挑战,但每一次挑战他都没有退缩,为追寻救国救民道路而奋斗终身,弥留之际仍号召“大家同心协力,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学生说,生于斯,长于斯,珠海有这样的革命英雄,我们应让革命英雄的精神在血液里永远流淌,坚定信念,立志远行!
  仅靠教师来传播革命文化,力量有限。我们也在思考,不如将被动接受的同学们转化为主动传播者。学生走出校园,参观采访,有意识地创作修改,并将最终的传记成果向所有同学宣传展示。生逢其时,肩负重任,为传承革命精神,他们登上珠海博物馆的演讲台,向珠澳两地的同学们宣讲珠海爱国名人故事并赠送传记集,让革命文化蕴藏于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成为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5日 13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