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1|回复: 0

“网络厕所”现象值得正视

发表于 2023-8-15 15:48: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网络厕所”现象值得正视

因投稿的匿名性,不少人将“网络厕所”当作随意发泄的地方。有调查发现,在“网络厕所”的发文内容中,不乏对他人的言语贬低、人身攻击、辱骂等,评论区也是骂战频频。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厕所”的关注者、投稿者和被“挂”者,有不少是未成年人。(8月14日《法治日报》)

何为“网络厕所”?简单概括就是网络空间里的匿名社交圈子,参与其中的人被称之为“厕妹”。

或是对普通人、网友进行人身攻击、谩骂;或是对社会公众人物进行评判,引起粉圈骂战,总而言之,这些圈子里充斥着各种负面内容,如同一个脏乱的情绪厕所。“厕妹”通常是一些未成年人和生活遇到困扰的年轻人,他们通过谐音、符号形成独特的语言体系,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而不必担心身份曝光。

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网络厕所”究竟是交换意见的平台,还是滋生乱象的温床?

与大多数网络圈子类似,“网络厕所”有两层保护色:匿名空间和群体。比起个人账号,“厕所”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可以让个体的声音“被听见”;而其内部的隐匿机制又赋予了个体一定的保护权限,使得他们可以随意宣泄而不必“被凝视”“被审判”。正如《乌合之众》所言:“群体盲从意识会淹没个体的理性,个体一旦将自己归入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在虚拟空间,一些情绪发育尚未稳定的人和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足够关怀的人,集聚在这个“隐秘的角落”,相互影响和同化,长此以往,隐匿空间自然乌烟瘴气、臭气熏天。

虽然只是少数群体的情绪发泄口,但若对“网络厕所”置之不理,则可能滋生乱象。一方面,负面情绪持续汇聚,容易走向极端,导致网络暴力等恶性事件发生。如去年“18岁少女依奈遭网暴跳楼身亡”正是“网络厕所”中网暴酿成的恶果。另一方面,披露“被挂者”个人私密信息、加剧和误导谣言传播,也有可能产生侵权等违法行为。比如,发布他人不实信息或利用他人肖像进行恶意攻讦,都是侵犯名誉权、肖像权的行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加大监督审查力度,及时干预、肃清污秽,还网络空间风清气正。(庹亚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