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阵仗”很大的调研,实效呢?

发表于 2023-8-16 16:14:0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阵仗”很大的调研,实效呢?

丰收

今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但据8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有基层干部和读者、网友反映,个别党员、干部把调查研究当成一项不得不应付的任务,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问题避而不见、对矛盾调而不研。一名省直机关干部说,“我们调研团大概有20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研在各项决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实中,大多数调研活动是在努力发现和解决真问题,但也有少数调研沦为走形式,比如有的地方把调研搞成了“实景演出”,有的调研团为完成调研任务而去某地“打卡”,还有的地方靠“材料流转”“层层上报”代替实地调研。

调研沦为走形式,可能导致对决策的支撑不够,或将影响决策的精准性、科学性,这明显背离了上述工作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尤其是“20人的调研团却有50多人陪同”,可以想象,如此调研队伍所到之处,浩浩荡荡,前呼后拥,气势不小。当70多人的“调研+陪同”队伍以急行军的方式开展调研,从效果到成本都需打个问号。

先说调研效果。报道显示,每到一处,大家一窝蜂围着讲解员,距离稍远些的,配发的听讲器连信号都没有。由于调研团太庞大,座谈会上每个人只能粗略讲讲,最后抱一大摞文件材料回去裁裁剪剪、整合包装,形成调研报告,其质量可想而知。

再算调研成本。当70多人的队伍每天跑七八个地方,调研团花费成本、接待成本都不是小数字,车辆、食宿、会务等费用恐怕都是由公款来买单。如此高的调研成本,换来的调研成果却未必理想,从成本与收效角度看,实在不划算。

调研不在“阵仗”大,而在实际效果。希望相关方面能以问题为导向,在上述工作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研要求,尽快扭转某些调研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做法,为规范调研活动提供宝贵的决策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