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3|回复: 3

夏秋之交闹肚子,小心“病从口入”

发表于 2023-8-17 09:04: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夏秋之交,余暑未消,正值中医里的“长夏”时节。凉菜、西瓜、烧烤……依旧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常客”。但小心!夏秋交替时节是胃肠疾病高发期,“闹肚子”频率明显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夏秋季为何容易拉肚子,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肠道?

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李秀源介绍:“夏秋交替,急性腹泻易多发,如不及时治疗,或将加重病情,或可转为慢性腹泻,缠绵难愈。末伏期间,虽然由夏入秋,江浙地区气温仍然偏高,空气潮湿,湿热交加,暑热偏重,对脾胃功能非常不友好,加之饮食不当,更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急性腹泻。此时,孕产妇、老年人与小孩尤其要重视,多加防护。”

夏秋交替为什么容易腹泻?

急性腹泻大多与外感、饮食不当两大因素相关,慢性腹泻多与情志、体虚等因素相关。

受寒:过寒则损伤脾胃阳气,“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腹鸣飧泄”。立秋之后,早晚渐凉,经过一夏天的消耗,身体还没有从暑热中完全恢复,对于温差的变化适应性也略差。若放松对寒凉的警惕,容易受到“秋寒”刺激引发胃肠道不适。

过食生冷:此时冷饮依旧畅销,加上大量瓜果等上市,容易过食生冷,导致脾阳受伤、痰湿内生,影响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尤其是在夏天不注意胃肠保养,暴饮暴食或冷热混食,到了秋天,肠胃就会变得更为脆弱,这时再加上外界的刺激,就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等。

饮食不洁:夏秋之交,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一旦食物储存、加工不当,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食源性疾病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危及生命。

发生腹泻该怎么做?

勿滥用止泻药物:对于不洁食物导致的感染性腹泻,排便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通过腹泻可以将毒素排出体外。滥用止泻药物可能导致毒素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变长,对肠道造成伤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果腹泻症状严重,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调节饮食:腹泻时不应该完全“禁食”,因为腹泻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丢失,饥饿状态也会增加肠蠕动与肠壁消化液分泌,进而加重腹泻。饮食上应避免高纤维、高糖、油腻、高脂的食物,选择一些清淡、少油和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及时就医:专家提醒腹泻严重者,尤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明确是否存在感染。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身体虚弱的、年幼或高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对症用药。

中医在治疗腹泻上有独特优势,对急性腹泻可根据不同类型辨证施治。对于慢性腹泻,可根据病情服用省中院内制剂“温脾实肠颗粒”,温肠健脾,调运中焦。还可选用艾灸、穴位贴敷、推拿等中医外治疗法。

如何预防腹泻?

专家强调,预防腹泻重点是防止“病从口入”,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勤洗手,尽量吃熟食、喝温开水。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食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平常容易受寒或者食辛辣油腻引起腹泻的人群,日常生活中可适当食用薏米、山药、芡实等药食同源之品熬粥,达到健脾化湿,扶正固本,预防腹泻的目的。

沈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17 09:05:54 | 查看全部
值得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7 09:33:04 | 查看全部
嗯呐,必须的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17 11:26:43 | 查看全部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