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回复: 0

全民反诈不能少了未成年人

发表于 2023-8-18 15:13: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全民反诈不能少了未成年人

最近,有涉诈人员假装借用儿童电话手表打电话,将儿童手表内的手机卡取走,为诈骗团伙提供通话通道,从中非法获利。警方提醒,家长要告诉孩子,别轻易把电话手表借出去。“有涉诈人员对儿童电话手表下手了”迅速引发关注。

电话手表怎么会成为涉诈人员的牟利工具?小孩子又没钱,怎么会被不法分子盯上?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信诈骗案件呈现多发趋势,手机卡、银行卡成为电诈犯罪分子的重要作案工具。2020年起开展的全国“断卡”行动,要斩断的正是不法分子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涉诈人员盯上儿童电话手表,其实就是为了非法获取电话卡。许多心眼好的孩子本来是想帮助别人,才把电话手表借出去,看似不是直接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却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帮助了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最怕的就是涉诈人员把不法行为包装成好事,引人入坑。许多人对涉诈人员盯上儿童电话手表感到不解,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明显的链条化特征,各个环节分工协作实施,每个环节的任务都很细、手段也很隐蔽,行为目的让人难以觉察。

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手段还有不少:打着“免费赠送皮肤”旗号,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转账的;冒充明星发“假福利”,诱导未成年人进行刷单的,等等。小孩子“简简单单上个网,又没钱”是没错,却不妨碍涉诈人员利用前者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间接实施诈骗。最高检统计数据显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现出犯罪主体年轻化、受害人群低龄化的趋势,就提醒家长和相关部门,未成年人反而应该是反诈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今天是借电话手表打电话,明天可能又换了新花样。有一点是不变的:俗话说“麻绳总挑细处断”,老人、小孩等群体,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重点提高未成年人反诈防骗意识,才能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远离各种隐形变异的诈骗行为,提高临场反应能力,而不仅仅是依靠家长的提醒。(维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