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回复: 0

搭起传统与时尚的“鹊桥”

发表于 2023-8-21 14:49: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搭起传统与时尚的“鹊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用千年的时光将一段传奇凝固成了一个节日——这就是中国的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千百年来,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折射着农耕时代人类的自然崇拜、时间崇拜、数字崇拜。在时代的变迁中,社会公众也在不断丰富着七夕节的内涵。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汪曾祺先生曾说:“民俗,是一首民族的集体抒情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里,七夕节往往被赋予了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当然,七夕的节日文化内涵并非单单指向爱情。打量各地习俗,从乞巧祈福到跪拜魁星,从投针验巧到晒衣晒书,从为牛庆生到储七夕水,从放河灯到蒸花馍……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氤氲着丰沛的人文精神、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七夕节起源于中国,却在世界上曲高和众。尤其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欢度七夕亦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真挚热烈的爱情、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和热热闹闹的七夕民俗一道,深深融入人们的精神血脉与文化信仰之中。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浪漫的七夕和春节、中秋、清明等节日一样,均是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的窗口,也是展示中国形象、中国智慧的平台。传承七夕传统文化,需要赋予其时代的特色,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使传统元素和时尚元素相得益彰。而这需要更多人在传统节俗与现代时尚之间搭起“鹊桥”,推动传统文化“破壁出圈”,呈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樊树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