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能源兖矿能源华聚能源公司实施“培育人才·赋能发展”人才接力培养工程,建立完善人才孵化机制,搭建育才成才的工匠舞台,开展选人用人、爱才育才用才等一系列举措。
该公司坚持把强化人才培养、营造育才环境、积蓄后续力量作为公司持续发展的紧要工作,着力培养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素质优良、技能精良的电力产业干部职工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培育孵化机制
“你有多大的才,就为你搭多大的台。”“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华聚能源的第一产品是人才,第二产品才是电力和热能”华聚能源董事长马刚在重点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培养。
该公司建立完善各类人才成长通道,制定《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下发《华聚能源人才建设“三年规划”》《挂职锻炼管理办法》《人才库管理办法》等人才培育“孵化”机制,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任用机制。坚持贡献导向,优化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断优化育才、选才、用才体系,形成了有效管用、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交流视频会.jpg
坚持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机制,改变以往竞聘上岗“一锤定音”式选拔方式,实行“岗前培养锻炼”和“赛马”机制,用能力说话,提高选人质量,降低用人风险。通过公开竞聘补充一般管理岗位14人,解决了部分岗位“续航不足”的问题,采取“轮番滚动”培养模式,择优选拔9名毕业生重点培养,让青年职工得到锻炼、看到希望,充实了人才储备的“蓄水池”。制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完善干部职工履历信息库,选派3名管理人员进行挂职锻炼,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和良性循环。坚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引导结构性富余人员向对外开发岗位流动,组织选拔对外运维44人,调整管理人员31人,盘活用活了人力“大资源”,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和新能源起势发力增加了动力源。
搭建工匠舞台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把人才机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华聚能源党委书记靳道远在财务、法务专业培训启动仪式上发言掷地有声。
通过开展以财务、法务专业培训为切入点,有效延伸到电气、锅炉、汽机、化水和风光电源、多元储能、综合服务等新型电力系统各专业领域,加强“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开展新领域专业人才“大培训”活动,该公司先后举办新能源等专业培训20余期,135名新能源、财务、法务人员参加集中培训和线下自学,业务技能得到提升和锻炼,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
电力安全培训.jpg
该公司坚持技能比武常态机制,根据《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每年举办汽轮机值班员、电厂水处理值班员、电焊工等工种技术比武,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攻关、技术研学小课堂等活动,调动全员掀起“学技术、练技能、强本领”的热潮,搭建了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不断使职工技能竞赛活动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营造出重视技能型人才的良好途径。近年来,有5名职工取得兖矿能源级技能比武工种的第一名,4名职工获得山东能源级技能比武前三名,1人获得“山能工匠”荣誉称号,2人获得山东能源劳动模范称号。为鼓励和调动职工学业务、练技能积极性,他们制定激励政策,对表现突出、成绩斐然的技术技能型职工优先选拔到技术岗位,每年给予相应的专业技术津贴,在评先树优上优先推荐,让技术工人既有奔头、有面子、更得实惠。
拓宽育才平台
“两珍惜、两保持”形势任务教育开展以来,他们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电力专业化管理”工作思路和产业发展新格局,以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为载体,搭建青年人才成长平台,让“年富力强”和“得力干将”通过“横向交流和上下挂职”的方式,激发业务骨干快速成长。让青年职工“外派”到新项目驻地,“下沉”到项目一线进行历练,通过艰苦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对青年人才进行全方位锻炼,让青年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坚持将“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人先锋号”创建为融入载体,积极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开展献计献策、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等“匠心育人”活动,突出应用实效,仅2022年征集职工小改小革创新成果55项,推荐20项参与两级能源评选,其中《除灰用压缩空气优化改造降低厂用电量》创新成果获得山东能源三等奖、兖矿能源一等奖。为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今年该公司组织开展首届技能大师审评选,1人通过一级技能大师、3人通过二级技能大师综合评定,5人通过三级技能大师综合评定,技能大师的评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好了技能人才“活力源”,增添了新能源快速起势发展的澎湃“新动能”。
该公司始终牢固树立识才敬才意识,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积极推进和实施青年人才引进,激发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人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积极对上争取奖励资金为2名青年学子发放了人才引进补贴,激发了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构筑了强大的心理契约,也营造了举荐人才不拘一格,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重塑了电力人才孵化基地示范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