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回复: 0

对“考霸”不妨多些包容

发表于 2023-8-29 15:14: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对“考霸”不妨多些包容

8月28日上午,已参加15次高考的唐尚珺在自己的社交账号发布视频称,他选择继续复读,并打算9月中旬去复读学校报到。他还表示,明年是广西第一年新高考,注定是一个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8月28日新京报)

复读十五年的唐尚珺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这些年来,不少网友对其呛声批评。有说他浪费教育资源的,其“高考钉子户”标签也反反复复受到调侃或戏谑;也有称他为“当代范进”的,质疑他想法天真偏执、分不清理想和现实;另有怀疑他复读动机的,认为他不过是职业考生,靠奖学金谋利生存。总之,外界的各种非议不在少数。

从教育意义上来说,唐尚珺“非清华不上”的想法无疑和现代教育所秉持的多元教育观念不符的。将“考上名校”与“人生成功”画上等号,实质上是一种不值得提倡的名校崇拜,也是对升学意义的错误理解。毕竟,教育意义从不在把梦想简单框定为拿到某所特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上。拿考上清华作为十五年的人生价值追求,甚至为之几度过名校而“不入”,这样的执着很难不说是孤注一掷,也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显而易见,围观者要从唐尚珺的故事中作出价值判断其实不难。但对于他的这种个人选择,也要看到其“一条路走到黑”的背面和侧面。这一点,倒是可以从他的心理认知中瞧出一些端倪。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唐尚珺的原生环境并不优越,出生于物质与文化资源双双匮乏的山村,加之受到父辈影响,“考清华”的执念便始终萦绕在心头。他在此前采访中也曾提到,“一路走来,我都是自己摸索,没人引导,把我拉向正确的方向。” 环境闭塞、缺乏人生指南,加上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使之走过许多弯路,却依然在大学校门外徘徊打转。

唐尚珺的故事在无意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讨论的例子。当然,这一个案不是也不该是追逐“名校梦”的励志语录,不值得仿效,却也不宜苛责和过度指摘。不论如何,唐尚珺的未来还是值得祝福,也期待他能敞开自己,走出更宽阔的人生道路。(付迎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