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4|回复: 0

“丑贵”雕塑背后的未竟之问

发表于 2023-8-29 15:36: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丑贵”雕塑背后的未竟之问

近日,河南平顶山鲁山县花700多万元建造了一个牛郎织女地标雕塑,不仅被网友质疑造价过高,还被批评为丑陋。对此,当地住建局回应:雕塑的招标建设是符合流程的,若对雕塑的造价存在质疑,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8月28日《新晚报》)

城市雕塑,可被视为城市之标志。一座有价值的城市雕塑,既可以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地理名片,也可以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例如,丹麦小美人鱼铜像,被视为哥本哈根之象征。

都是城市雕塑,那为何鲁山县却颇受质疑?表面上看,这是各方审美迥异产生了认知偏差;往细处究,则暴露了一个地方发展理念是否错位、政府行政决策是否科学公正、公共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等一系列疑点和问题。

从出发点看,当地建地标雕塑其实无可厚非。作为一个有着“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称号的县城,想要打造金字招牌促进旅游业发展,这一文化投资值得肯定。然而,从工程的产投比、性价比以及操作过程等现实问题考量,群众质疑也并非无事生非。作为一个摘除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不久的地方县,建造地标雕塑是否比其他民生工程更为紧迫?项目招标是否存在围标等不合规现象?承建单位的报价标准是否符合市场行情?715万工程费用如何结算,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事实上,早在2020年,住建部《关于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严禁以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面对公众的一系列质疑,当地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将项目考量因素与具体实施过程合情公布,防止引发进一步舆论浪潮,损害当地政府形象。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不断升温,兴建富有特色的城市雕塑,成为不少地方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辨证来看,城市雕塑如果建得恰当,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效应,未尝不可;可如果出现偏差,劳民伤财,引发负面影响,就是反例,理应深刻吸取教训。(庹亚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