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雕塑争议不止牵扯美丑问题
近日,有媒体爆料,河南平顶山鲁山县花715.2万元建造牛郎织女地标雕塑,并且在采访期间遭到鲁山县住建局工作人员辱骂。对此,鲁山县政府回应称,目前正在核实调查,会对涉事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该事件进入公众视野,最初的关注点是雕像“丑不丑”“值不值”。从网上的照片和视频来看,确实谈不上什么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对于一地标雕塑而言名不副实,在网上更是骂声一片。甚至有眼尖的网友发现,这一雕像和长沙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湘江女神”雕像、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的“鹊桥仙”雕像,在造型、风格方面如出一辙,被戏称为“一鱼三吃”。
是否涉嫌抄袭,这可能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信息浮出水面,这一雕塑背后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也越发令人生疑。一方面,该雕塑的中标者睿泽公司近五年来,曾在平顶山市共中标5个雕塑项目,总金额为1482万元,其中在鲁山县中标3个项目,金额为967万元,而鲁山县实现脱贫是在2020年2月。对于一个不太富裕的县来说,是否有必要花近千万投入雕像,算不算形象工程,招标、审批等流程是否规范,一系列问题有必要追问。
另一方面,雕塑设计者马某某对外宣称,其是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化经济促进会执行会长。然而,这两个组织却没有工商登记信息以及民政部门登记信息,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结果直接显示:“经查询,该组织未在民政部门登记。请您注意风险,加强防范。”值得参考的是,以雕塑为名的其他两个合格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中国雕塑学会、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均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业务范围等信息。
715万建雕塑的钱已经花出去了,扯出的重重疑点不容忽视。除了记者遭到工作人员辱骂需要调查,公众更为关心的是:背后是否有内幕?如此砸钱是否合理?社团是否确有其事?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如果不认真查一查,给公众一个交代,恐怕难以服众。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连建造雕塑的由头——“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可能都要画个问号。据官网介绍,2009年2月,鲁山县作为牛郎故里和牛郎织女文化传说的起源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因此每到七夕都会举办山歌会、相亲交友大会等活动。事实上,早在2006年,山西和顺县也被封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另外还有多地自称是七夕发源地,列入“非遗”名录。真真假假的恐怕一时半会说不清,无言以对是真的。(陆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