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回复: 0

人才“一子落”三地“满盘活”

发表于 2023-9-2 20:13:0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人才“一子落”三地“满盘活”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会近日召开,再次送出一批“政策红包”。如何让引贤纳才之门开得更大,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提供广阔天地,正成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签署多项框架协议,持续扫清人才自由流动障碍,探索出了“通武廊”“通宝唐”“延张”“平蓟三兴”“兴廊”等一批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品牌。从实际来看,这些努力推动着人才政策衔接,促进了人才资源共享。来自京津多领域的人才持续涌入,为雄安新区的高标准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成为“人才特区”,吸引了大批高精尖人才加盟……京畿大地的火热实践,凝结着各条战线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找准现实“痛点”,将更多人才汇聚到协同事业中来,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以此梳理新推出的这批政策举措,实施“联系京津冀”人才合作项目,有助于整合三地人才政策资源优势;设立海外学人中心雄安中心,成立外籍人才服务联合体,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密切关注人才需要,动态拓展“区域通办”事项,大大减轻人才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些“加法”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按下加速键,也是在为未来蓄能。

吸引人才只是第一步,从协同发展大局看,北京是“一核”,科研院校众多,人才资源雄厚,在“引才”的同时,更承担着“输才”使命。津冀关注的重点,则在于如何接得住、留得下。为此,既要解决区域教育医疗等资源不均衡、人才公共服务标准不衔接等“卡脖子”难题,提供更多的生活便利;又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下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盘棋,人才是“关键一子”。期待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京津冀能够成为风云际会、群贤毕至的热土,迎来“一子落而满盘活”的火热局面。(孙延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