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1|回复: 2

跟着《红楼梦》学写作 细节运用与写作价值(三)

发表于 2023-9-7 09:25: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王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1月26日   08 版)

  二、注重事件处置细节,以化解事件过程的矛盾性为落脚点

  如果说,事件是小说里的故事、情节,那么细节就是事件的支点。通过事件的处置过程,展示事件细节,刻画人物表现,是小说家的基本功。抽去了细节,不仅影响作品的形象生动,而且连情节本身也不复存在了。

  曹雪芹善于通过描写事件的处置过程,展示事件的细节。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置方式等多个环节。抓住人物这个事件主体,就为事件的细节描写,提供了全过程表述途径。

  1.凤姐处事——泼辣诡诈

  王熙凤是一个核心人物。只要她在场,她就会成为这个场合、语境的焦点。

  凤姐的处事风格,既表现了她的性格,也丰富了故事细节,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家仆迟到了。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日,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 王熙凤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

  凤姐冷笑,笑出了她的威严;凤姐说话,说出了她的刻薄;凤姐喝命,喝出了她的粗暴;凤姐掷牌,掷出了她的泼辣。由此,凤姐的形象,雷霆电火般地跃出纸外。

  第十五回,秦可卿送葬路上,凤姐下榻馒头庵。老尼净虚趁机“有一事相求”,原来是一桩婚姻纠纷案:长安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横行霸道,欲强娶已经定亲了的张财主之女张金哥,张财主因贪图权势,欲向定亲的男方长安守备退婚,而男方不同意,张财主就托老尼净虚希望借助贾家的势力搞定。

  凤姐派心腹人进城,找了“代写文书”之人,假借贾琏的名义,给长安节度使云光修书,让其给长安守备施压,接受退亲。这处事过程所展示的一连串细节,将凤姐的见利忘义、净虚的油滑奸诈,表现得淋漓尽致。

  2.宝玉处事——里外受气

  《红楼梦》里,往往不投机的一句话、一个眼色,就有可能引发一连串事件。“无事忙”贾宝玉,总是身陷其中,处事不当,弄得里外不是人。

  第二十二回,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吃了饭点戏。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正是宝玉的这个眼色,导致了一连串事件的发生。

  湘云不干了。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黛玉生气了。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

  “宝玉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一个眼色,本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惹得湘云、黛玉都生气了,闹成了很大的事。一个“明儿一早就走”,一个“一辈子也别来”,弄得宝玉里外不是人。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源于两位姑娘的小心眼,也源于宝玉的细心与善良。细节原来可以如此动人,着实令人惊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09:25:09 | 查看全部
注重事件处置细节,以化解事件过程的矛盾性为落脚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7 10:08:23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