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回复: 0

同绘好“丰”景,同赴丰收之约

发表于 2023-9-18 15:05: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同绘好“丰”景,同赴丰收之约

金秋时节,山河锦绣,大地期待着又一季的丰收。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当前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预计今年全国秋粮面积达13.1亿亩,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年粮食生产,分为夏粮早稻秋粮三季。目前看,前两季已经丰收到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2923亿斤,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早稻超过500亿斤,产量略增,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坚实支撑。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意义重大。

今年是全国启动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眼下,我国北方玉米、水稻等作物已经进入灌浆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南方部分主产区中稻等作物开始收获。总体来看,夺取秋粮丰收,既存在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小挑战。有利因素在于,今年秋粮生长期北方大部地区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生长发育,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希望。挑战在于,今年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遭遇较重的洪涝灾害、西北局部地区遭遇干旱,现在距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还要过秋旱、秋涝、霜冻、病虫害等多个关口。夺取秋粮丰收,依然有一场硬仗要打,容不得丝毫懈怠。要抢抓收获前窗口期,抓好大面积单产提升措施落实,加强秋粮作物田间管理、机收减损,指导秋粮主产区奋力夺取今年粮油丰收。

粮食稳产丰产,需要“政策实”“人努力”“天帮忙”。科技支撑方面,发布主导品种158个、主推技术164项;资金支持方面,中央财政资金持续投入52亿元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农机装备方面,各地推进“丘陵山区实用高效作业装备”以及大马力农机的研发,尽快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今年农业农村部在科技、资金、农机装备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实在在的政策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也应看到,立足减损就是增产,受灾地区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扩大灌溉面积,保障灌区作物适时适量灌溉,加快受损田块修复,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着眼当下,做好分区分类指导,抓好秋粮后期田管,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开展统一喷施作业,促进秋粮作物灌浆成熟和单产提升,必将助力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

也应看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今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可能给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和机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摆脱了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作物受灾率和成灾率显著降低。然而,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不高等短板依然存在,不少农田依然是“望天收”。着眼长远,应从构建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抗旱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等,进一步增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真正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转变,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坚实,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黄宗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