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14|回复: 9

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发表于 2008-3-22 21:4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通讯员投稿八忌
            ——转自“通讯员交流园地”的BLOC

                 作者:梧桐树——撰稿之家


    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常常有通讯员问:“我的稿件为什么屡投不中?” “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稿子?”我结合日常编辑工作的实践,将通讯员投稿不中的常见原因用几句顺口溜概括如下:无的放矢不瞄靶,公文体裁程式化;标题平淡不打眼,投稿不快时效差;要素模糊难核查,涉案罪名常丢落;内容老套不新鲜,缺乏细节太干巴。


    无的放矢不瞄靶  射箭要想射中,首先要找到靶子,否则肯定“脱靶”。投稿也是一样,投稿的靶子就是报纸的“版面”和“栏目”。投稿前你要揣摩报纸上有哪些版面?每个版面上有哪些栏目?每个栏目中所刊登文章的基本风格?自己要写的东西适合哪个版面的哪个栏目?等等。然后按照这个栏目的用稿要求去写,我想稿件被采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遗憾的是这样做的通讯员并不多。我常常接到基层通讯员询问稿件的电话,问他的稿件投到了哪个版面、哪个栏目,他说不知道,让我看着适合哪个栏目就用到哪个栏目。这样“撞大运”式的投稿,命中率肯定就低。


    公文体裁程式化   我们很多通讯员都肩负着检察院的工作简报、领导讲话、经验材料总结等工作重任,在平时公文写作中,形成了一套模式,写新闻稿件如果不跳出这个模式,或者将工作简报、经验总结材料直接寄到报社,这样的稿件怎么能“中”呢?

    其实,每个检察院的工作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通讯员在写完工作简报或经验材料后,仔细琢磨琢磨其中是否“隐藏”着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或者说“隐藏”着本院检察工作的某个亮点,找出后按照新闻体裁的要求重新组织文字,一篇检察新闻就会新鲜出炉。


    标题平淡不打眼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有一个好标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些来稿要么没有标题,要么标题平铺直叙,一眼看上去没法吸引编辑的注意力。也许你会说,标题你们改就行了。其实不然,标题是文心,是文章的心脏和中枢神经,绝不是文章写好后随便戴上的帽子,动笔时标题起不好,文章的点很可能打不准。


    投稿不快时效差   新闻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时效的竞争。新闻信息就像山里的药材,适时是宝,过时是草。因此,你所在的检察院举行了什么活动;工作上推出了什么新措施;批捕、起诉了哪个案件;公诉的哪个案件法院宣判了,请你一定在第一时间投稿,并且写明具体的日期。如果推出新措施后你没有马上投稿,错过了时效,那就等这个措施产生效果后再投稿;如果案件批捕后你没有马上写稿,错过了时效,那就不要急着将稿件投出去,等到下一个诉讼环节再投稿。换句话说,错过时效的稿件若想投稿,一定要寻找新的新闻由头,重新采访。

    当然,这里所说的案件只是一般的案例,如果是有影响的大案件,一定不要错过时效,否则,别人肯定会抢先报,那你就没有机会再报道了。


    要素模糊难核查   给本报二版“社会万象”栏目投稿,文中涉及的人物一定要写真实姓名,否则一般不会采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除非你稿件中涉及的人物是未成年人,有的案件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可以用化名或在姓后加“某”。如果写的是团伙犯罪,文中涉及到的每个人都要有所交代,如张三被批准逮捕了,李四呢?王五呢?也要交代清楚。如果你写的只是其中一人,那其他人是“在逃”、“另案处理”,还是“已判刑”,都要交代明白。

    我们常常遇到稿件中这样写道:某某区检察院批准逮捕(起诉)……人,或开展了……活动,或推出了……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0多个县区,你写的那个区在当地也许人人都知道,但拿到全国能有多少人知道呢?因此,通讯员写稿时,一定要写明省市区或县。

    涉案罪名常丢落批捕不写清以什么罪名批捕的、起诉不写清以什么罪名起诉的、判决不写清以什么罪名判决的,在我们收到的稿件中为数不少。希望投稿者写稿件时,特别是写案件时,一定要写清每一个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是被告还是被告人;是罪犯还是犯罪嫌疑人;是决定逮捕还是批准逮捕;是审查起诉还是提起公诉?否则,这样的稿件就不容易被采用。


    内容老套不新鲜    春节过后,荣辱观教育的稿件接连收到;清明节前后,到革命圣地、烈士陵园等宣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稿件比比皆是;一写预防职务犯罪就是给人家上课,一写拓展案源就是进行法制宣传……报纸上登什么内容,你写什么稿件,这样跟风投稿很难被采用,因为你写的东西已不具有新闻价值。因此,提醒通讯员朋友写稿时把握两点:写检察工作报道,做法或经验一定要新颖有特色;写案件报道一定要有警示意义,要有特点,要注意采写涉及新罪名的案件。还有如果写刑事案件,绝对不能漏掉检察院批捕起诉程序。


    缺乏细节太干巴  本报倡导的写作理念是:讲故事,说新闻。有的通讯员不会讲故事,稿件中找不到细节,文章没有可读性。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照抄公文。我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编一篇文章时,觉得文章行文突兀,缺少合情合理的情节,打电话问作者,作者的回答肯定是:他是照着起诉书或判决书或什么材料写的,具体情况他也说不清楚。这样只抄公文,不和办案人员或案件当事人交流,怎么找到鲜活的细节呢?


   当然,随便抓一些雷同和概念化的细节,也不会打动编辑。比如,写干警工作忙千篇一律是写他忙到妻儿老小生病住院,甚至病逝也顾不上;写先进人物克己为公,往往是即使天下着大雨也不能让家人搭便车等。这样的细节过多……不仅不能打动人,而且还容易导致逆反。

    细节从哪里来?来源于作者深入的采访。检察队伍和检察业务的80%都在基层检察院,基层的故事最感人,基层的事迹最生动,通讯员只要留心,身边处处是最鲜活的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1:49:15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2:21:13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学习了!谢谢天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2:27:08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谢谢天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2:45:54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经验交流在传经送宝!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2 23:05:33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3 09:10:44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3 17:44:53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学习了,谢谢天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8 16:01:59 | 查看全部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9 18:52:18 | 查看全部

Re: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引用第2楼刘浩军于2008-03-22 21:51发表的 Re:转贴:《通讯员投稿八忌》  供大家共同学习 :
好文章,谢谢汪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