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06|回复: 10

(1043期投稿)化解“劳务用工”矛盾:“五同”实现双赢

发表于 2011-6-29 16:49: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很多企业引进劳务派遣员工,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认为他们“不可靠”,不能与企业“同甘共苦”,缺乏“主人翁责任”。劳务派遣员工也满腹委屈,说单位对他们“另眼相看”,同工不同酬不说,而且对他们的成长漠不关心,技能拔高性的培训与他们无缘,总觉得低人一等,没前途,越干越没劲,待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伺机“另谋出路”。各执一词,谁对谁错,难以评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当前用工单位和派遣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化解“劳务用工”矛盾:“五同”实现双赢
     6月28日笔者走进劳务用工大户安徽电建一公司寻找答案,该公司是省内劳务派遣人员的“首选”单位,至02年以来先后招收了近千名劳务派遣员工,他们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成为工程建设的生力军,并有近百人先后走向管理岗位。他们与同事相处的也很融洽,亲如一家人,因此为成为派遣员工的首选。
                  “五同”实现双赢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厚此薄彼。‘五同’搭建平台,供其成长,实现双赢”。该公司工会主席姚明洪指着《劳务代理员工培养纲要》说。
“五同”即“同工、同薪酬、同培养、同使用、同提升”。干同样的工作,拿同样的工资“天经地义”。劳务代理员工进班组后公司为其指定“德艺双馨”的师傅,量身打造学徒、出师计划,设置阶段性考核,视其成绩对师徒给予奖励,师傅教得有劲,徒弟学得刻苦。此举使学徒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出师后班组、公司根据其个人兴趣和特长,制定培养计划,择机外送进行技能拔高性培养。前不久公司聘用的工人专家,劳务代理员工占45%,享受专家津贴。对提拔任用上更是“一视同仁”,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先后有近百人凭借“实力”走向管理岗位。
    “五同”鼓舞了士气,留住了人才,为公司长足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实现了双赢。
                 “别拿自己当外人”
    28日下午,多家新闻媒体涌至该公司机械化大修厂,现场报道该厂的“月度岗位明星授奖”仪式。6位岗位明星中李春因“身份”特殊而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劳务派遣员工,至0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获得“公司优秀员工”、“十佳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团员”等荣誉,3次蝉联公司及行业“钳工技能比武”的冠军,此次是他第9次当选月度岗位明星。
    在谈及成才之道时,他说道:“别拿自己当外人!”。
    刚进班组时他为自己的“身份特殊”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是“外人”,“五同”是表面的东西,中看不中用。自我定位做个“听话”的人,会“说话”的工具。 工作上俺缩手缩脚,班长安排啥干啥,没有奋斗目标,混日子。
当看到早几年进厂的和我同样身份的师兄师姐们,有外送培训的,还有走向管理岗位的,我才意识到“五同”是动真格的,在向他们取经时,他们指出“别把自己当外人”,要主动融入,把班组、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享受家的温暖的同时,担起对家应有的责任。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春增添了信心,点燃了激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勇担重任。为降低成本,他和花自己的钱一样,处处精打细算不说,还利用业余时间攻克多个机修难题,使多台机械易损件延长2倍的使用寿命。在为“家”付出的同时,“家”也给了他快乐和希望。(夏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17:04:5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17:15:27 | 查看全部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20:30:17 | 查看全部
别拿自己当外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9 21:16:0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0:27: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0:28: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0:28:4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1:40:5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30 16:36: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