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3 16:12:08
|
查看全部
科技创新把"废物"变成资源--豫光在"循环"中阔步前进
河南工人日报 01 要闻 2006年10月24日
河南豫光集团公司《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日前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豫光是废旧金属再生利用领域通过评审的国内6家企业之一,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在该领域通过评审的企业。
近年来,河南豫光集团公司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一个地方小冶炼企业发展成为技术水平同行业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企业逐步走上循环经济之路,先后被河南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等确定为河南省及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由于加大废旧金属的再生利用率,公司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效益大幅提高。2006年1~9月,该公司生产电解铅21.6万吨,同比增长37.7%;生产电锌7.3万吨,同比增长156%;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83.5%;出口创汇1.96亿美元,同比增长51.6%。
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豫光曾经是一个地方小冶炼企业,工业尾气的排放,不仅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而且年年还得向市环保局交数额不小的排污费。
为此,豫光在规模还是很小的时候,就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依托。
从1987年起,豫光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围绕着企业的主业,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
在三期技改中,针对烧结锅工艺本身存在的二氧化硫高空污染及多点扬尘的低空污染等问题,该公司采用烧结机对二期系统进行改造,公司开发了非稳态二氧化硫转化、全湿法阳极泥处理等先进技术,使三期的技术和工艺装备在国内属先进水平。其中,非稳态二氧化硫转化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于2000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该公司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而且年产硫酸3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个亿。
“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是该公司董事长杨安国经常说的一句话。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豫光不仅在解决污染物排放上打了一个漂亮仗,而且早就把目光投向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再生利用。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1998年,豫光在四期技改中,同中国有色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开发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工艺。该工艺具有能耗低、环境条件和工人劳动条件好、原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工艺和技术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该工艺使公司粗铅熔炼回收率达到96%,能耗小于433Kg标煤/吨铅,加工成本与原铅冶炼系统相比降低20%左右,硫的回收率达到98%,彻底解决了烟气和粉尘问题。氧气底吹熔炼炉在直接处理各种品位的铅精矿的同时,可处理各种再生铅原料,如废蓄电池、铅银渣等。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杨安国如是说,“先进技术就是我们发展再生铅的金刚钻。”
豫光从2002年6月开始,便利用氧气底吹熔炼技术,处理废旧蓄电池,截至目前,已从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广东、广西、甘肃、江西等10余个省市区收购废旧蓄电池,4年来共处理废旧蓄电池22万吨,从中回收铅14万吨,替代铅精矿30多万吨。企业实现了“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走上了新型工业化路子。目前,公司废旧蓄电池年处理能力达6万吨。
向30万吨再生铅的目标迈进
为了大力利用再生资源,豫光在2005年开工建设10万吨再生铅综合利用工程。该工程分3个子项目进行建设,其中两个工程已分别于去年3月、9月投产。
今年上半年,该工程最后一个子项目--10万吨再生铅分离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拟从意大利引进国际一流的CX预处理集成系统。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预计明年2月具备试产条件。该项目投产后,豫光年处理废旧蓄电池能力达15万吨,吨粗铅加工成本在现有的基础上下降20%。
根据豫光《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该公司将把废旧蓄电池回收利用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公司还将建设20万吨再生铅综合利用工程。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10万吨工程计划在2008年建设完成,二期10万吨工程计划在2010年建设完成。
届时,豫光的再生铅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吨,加上20万吨原生铅、30万吨电锌,该公司将发展成为年产铅锌80万吨的世界著名铅锌冶炼企业。
□屈联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