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山东工人报》(2023年09月25日 第A3版)
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以下简称“兖矿能源”)紧紧围绕“构建精益管理为主导的市场化运营管控机制”工作主线,将精益管理的工具方法与市场化运作有机融合,全面构建“1633”融合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了管理提效率、经营增效益,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工作凸显出新成效新特色。
构建形成“1633”融合管理体系
兖矿能源以市场化经营为基础,以精益思想方法为手段,强化过程管控,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管理创效、经营提效,构建形成“1633”融合管理体系。
即“1”:牢固树立精益管理理念,以控费降本提质增效为主线;“6”:构建“精益生产管理提效率、精益质量管理提标准、精益成本控制提水平、精益物供营销提等级、精益运营管控提效能、精益自主改善提效益”市场化精益化融合管理体系;“3”:抓好“试点标杆应用推广、人力资源市场化工程管理项目化、精益项目管理示范”三项重点工作;“3”:夯实“管理提升培训、信息系统建设、督导考核推进”三项保障措施,逐步形成“权责明晰、体系完备、机制健全、持续改善、运作精益、活力迸发”的卓越运营管理体系,通过该体系能够系统分析生产计划、工程任务和人员缺口情况,运用精益管理手段,融合人资市场、工程市场。
内部工程项目竞拍获热捧
兖矿能源创新“两化融合”管理模式,力推“试点标杆应用推广、人力资源市场化工程管理项目化、精益项目管理示范化”三项重点工作在基层单位扎根结果,持续推动人力资源和工程市场的精益融合。
“井下敷设电源线缆,安装精确定位系统项目,人工费用2310元、材料费用38692元……开始竞拍!”随着工程发起方逐一对工程内容、费用、时间安排介绍完毕,南屯煤矿各支区队代表纷纷举牌参与竞拍。这热闹的场景正是南屯煤矿近期举办的一次工程项目竞拍活动。
竞拍现场吸引了该矿9支区队代表争先举牌竞拍工程项目。入围区队在竞拍前通过人力资源和工程市场精益融合管理体系,将单位隐性富余人员显现化,纳入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发挥“完全市场化”这只“无形手”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挖掘干部职工队伍潜能。
“从‘派任务’到‘抢订单’,兖矿能源南屯煤矿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不断开展工程竞拍、岗位竞拍、岗位承包等工作,用经济杠杆激发职工活力,1-8月份共提报57项工程施工项目,结算工程项目48项,结算人工费32.05万元,比外部市场节约人工费77.12万元。”南屯煤矿市场运行中心主任张建新介绍说。
市场化结算让职工得实惠
“通过图表可见,我区二队检修班市场化收入比原结算模式多5023元,比上月多结算12342元,检修班整体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有明显提升。”
“检修班收入不再与生产班挂钩后,大家发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的不一样,出现了在完成本岗位检修工作后自己主动找活干或向班长要活干的现象。”
在东滩煤矿召开的检修班市场化结算推进会上,综掘二区综采一区通过“双系统”运行对比结算数据得出一个结论:检修班市场化结算是提高职工工作主动性和工作效率的“魔力棒”。
他们成立由跟班人员、验收员、当班出勤班长为成员的分配小组,通过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管理,集体研究决定当日内部分配及奖惩考核。职工当天就能知道自己挣了多少工资,在完成本岗位工作的前提下,主动找活干、揽活干、挣外快已成为新常态。
“通过深入推动‘两化融合’管理,职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检修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设备故障率也明显下降,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也得到提升。”东滩煤矿综采一区区长介绍说。
去年,兖矿能源仅在内部工程用工上,便完成工程项目446项,实现人员流转18013人次。其中,完成地面工程164项,累计创效309.37万元,人均增收706.3元;完成井下工程282项,累计创收1056万元,人均增收711.4元。
王海光 张凡冰 邱长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