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3|回复: 0

【青年文摘】主动返工的作曲家

发表于 2023-9-27 08:46: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主动返工的作曲家
作者:未详 

  1979年,电影《少林寺》筹拍期间,导演张鑫炎找到王立平,请他为电影谱写主题曲,其中一个原因是王立平曾经为纪录片电影《红旗渠》编配过音乐,熟悉河南民间曲调风格,而少林寺又地处河南省内。
  
  几天后,王立平就写出了展现“牧羊女”生活的歌词《牧羊曲》。起初,他为《牧羊曲》选择的是充满豫剧和二夹弦元素的河南曲调。“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王立平给导演以及剧组人员试唱,大家都说好,剧组还请了河南当地人来听,河南老乡掌声热烈,直说“中,中,中”。王立平当时也很满意,但过了两天他想重写。
  
  王立平跟导演说想重写的想法后,導演很诧异:“是谁说不好了吗?”
  
  “没人说不好。”王立平说。
  
  “那你为什么要重写呢?”
  
  王立平说了两个理由。第一,《少林寺》的故事讲的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豫剧,更没有二夹弦,所以用这个音乐来代表那个时代,不符合历史真实。第二,电影插曲的旋律过分强调地方特色,也许会受到河南人的欢迎,但会极大地影响它的传播,电影以后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放映,要让更多的观众接受电影的音乐,就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这样才能流传得更广。
  
  导演听完佩服不已,欣然同意。这才有了我们现在听到的郑绪岚这版耳熟能详的《牧羊曲》。
  
  即使受到了包括导演在内所有人的夸赞和认可,王立平作为一名作曲家,依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要为最大多数的观众服务,要考虑到更多人的欣赏习惯和水平,“主动要求返工”是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观众认真负责的一种体现,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