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4|回复: 0

[老人故事] 我们的父亲(23)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发表于 2011-6-30 21:48: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们的父亲(23)  ——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
    周海滨
   
23.父亲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
    张治中讲完话走下台回到座位时,毛泽东对他说:“你将来也许还要四到延安,怎么只说三到呢?”张治中说:“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你们就搬到南京去。延安这地方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
    毛泽东说:“我们将来是要到南京去的,听说南京很热,我怕热,希望长住在延安,开会再到南京去。”
    张治中回忆说:“我三到延安,他(毛泽东)每次都亲到机场迎送,和我恳切谈话,还举行欢迎晚会,请我讲话。”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有一次请张治中吃饭,他对同桌的人笑着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张一纯说:“父亲曾经说过,在蒋介石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父亲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
    张治中从1924年开始追随蒋介石,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他除了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多次提出意见,更是为“中共”的问题、对苏联的问题与蒋介石有过争论。
    张治中四次上书蒋介石,为“国共”合作问题不惜大胆在蒋介石面前直言利弊。
    第一次上万言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月2日,张治中向蒋介石上万言书,痛陈对“中共”问题处理的失策,张治中认为正是“中共”问题没处理好,才“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大”。张治中在万言书中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员与共产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无利而有害”。对此,张一纯说:“可惜,蒋介石并没有接受父亲的建议。”
    张治中“二到延安”之后的1945年11月,重庆正在准备展开军事会议,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张治中在新疆再写万言书,通过郭寄峤带给蒋介石。张治中在信中力言对“中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是独一无二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他在万言书中说:“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张治中在兰州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张治中认为当前大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出补正之道是: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改革土地制度。蒋介石对这封信很重视。5月12日,张治中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电。蒋在电文中说:“来函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但是,此后蒋介石对此并无下文。
    张一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父亲还给蒋介石写过长篇改革建议。这封信是由屈武带回南京托吴忠信转交的。”此前,张治中在溪口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石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大障碍,所以在万言书里痛陈利害。张治中后来回忆起自己最后一封万言书时说:“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率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到北平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
    由于蒋介石拒不接受“中共”提出的和谈条件,使谈判破裂。当时国民党派了专机,准备把代表团全部接回。在周恩来的劝说和挽留下,张治中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南飞,而是留在了北平。
    周恩来说,“西安事变”的时候我们对不起一个姓张的,今天不能再对不起第二个姓张的朋友。你一定要留在北平。“留在北平有两个意思,一是你回去处境一定对你很不利;二是要继续谈判。”张一纯解释说。
    留在北平的张治中一度心情苦闷。他说:“我是一个国民党党员……现在站到共产党这边来了,人家会不会说我是‘投机’呢?这一问题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很久,没有想出一个答案。”
    而张治中对自己如果回南京命运将如何,曾经有过判断。一些朋友劝说张治中,国民党特务和反对分子会加害他们,张治中说:“我个人方面没有这个计较……”
    此时,在上海,张治中家眷住在大哥张一真家中,张一真与妻子钱妩则住在上海另外一处房子里。此前,他们乘坐蒋纬国的飞机来到上海。【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