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回复: 0

我的实验室,就在这金色麦浪里

发表于 2023-10-10 08:36: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青春之我】
我的实验室,就在这金色麦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农业科学院)教授 李停栋
  每到六月,北方的田野里最美的景象一定是那望不到边的金色麦浪。我从小生长在河南农村,收获麦子的喜悦、挥洒在田间的汗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从事小麦育种研究之后,那些记忆中熟悉的场景又被串联起来,这让我感觉十分亲切,更坚定了我投身小麦育种的决心。
  相比博士期间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基础研究,小麦育种研究更多是在大田进行,这与小麦生产应用结合得也更紧密。当看到团队培育出的优质抗病小麦品种在黄淮南片麦区被推广种植,我感到十分骄傲。这是我们的团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种业振兴贡献的力量。
  2021年10月,我第一次接触到小麦育种田的播种工作,我们的育种田面积约为100亩,承担了包括材料综合性状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新品种(系)繁育等不同试验任务。在大田里播种可不是“粗线条勾勒”,反而要更加精密准确,不同的小麦材料一定不能混杂。
  我开着播种机播种小麦试验材料时,看到在麦田的另一边有几株像杂草一样的植物没有去除。身旁的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教授似乎看出了我的困惑,他告诉我这就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重要亲本材料:长穗偃麦草。
  我想起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先生。他利用长穗偃麦草和小麦远缘杂交培育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小偃”系列小麦品种,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的奠基人。
  嗬!长在田边这么不起眼的小草,竟然为我们国家的小麦育种作出了这么多的贡献,育种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工作!当田间的实践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发生重叠,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育种研究有趣又意义非凡。
  今年4月,陕西杨凌的农科城举办了一场马拉松蘸水面大赛。当我看到老乡们排起“长龙”,等待品尝我和团队用“西农511”小麦面粉制作的蘸水面时,我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与日常生活又近了一步。“西农511”小麦非常符合陕西当地美食蘸水面所用面粉的要求。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培育出不同特性的好品种来满足食客的味蕾,把科研成果从田间送到餐桌。
  又到一年一度的播种季了!朋友们,如果你们来到杨凌,你们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里,遇到我和很多小麦育种研究者。这里风景如画!
  (本期选题支持:赵秋丽 陈 晨 冯 帆 李 洁)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10日 12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