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回复: 0

勇于“为实验室的冷板凳而活”

发表于 2023-10-10 14:27: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勇于“为实验室的冷板凳而活”

近来,2023年诺贝尔奖陆续公布。因为科研经历尤其“跌宕起伏”,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卡塔琳·考里科受到很多人关注。有媒体称她“为实验室的冷板凳而活”。搞科学研究,往往需要“板凳要坐十年冷”。她的丈夫则说:“妻子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乐趣。”

报道中有一段描述特别打动人:因研究方向不被大部分科学家看好,她一次又一次地申请研究经费,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绝,还被降级降薪。但无论多艰难,她始终没有放弃mRNA(信使核糖核酸)研究。“冷板凳”坐了40年,她终于收获成功的喜悦,和“老搭档”德鲁·韦斯曼分享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分享获奖心得时,她鼓励听众: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

有一种现象:不少原创探索项目屡屡遭遇非共识。这类项目创新性极强,但理论和方法往往具有非常规性,技术路线或预期成果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故而不大容易得到专家同行认可,也因此很难获得资助。然而,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正是来自非共识项目。有鉴于此,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说:“只有极少数人把大多数人的观点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走。”不过,这个过程异常艰辛。如果以待遇等外在利益主导科研,很容易由动摇而放弃。以兴趣和价值主导科研,方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从这个视角看,创新高度有多高,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是否有勇气“为实验室的冷板凳而活”。

半个世纪前,全球通讯业遇到难题:原有无线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通讯需求。经过多年反复实验论证,华裔物理学家高锟提出了光纤概念,并开始寻找厂商制造光纤。然而,反馈几乎都是“根本不可能”。数年之后,玻璃业巨头康宁公司终于认识到光纤价值并启动了研发。如今,“只要你上网,你就用上了光纤”。2009年,高锟因光纤方面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又启示我们,无论是机构还是资本,对非共识性项目都应“先察而勿先否”。争议面前习惯于用争鸣求共鸣,既看到高风险又看到高回报,“为实验室的冷板凳而活”就能早些释放出巨大能量。

有专家总结出诺奖精神的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精神,即逻辑理性、观察实验、质疑证伪、自由探索自然和宇宙奥秘;二是工程精神,即将科学发现和发明转化为新产品或新服务,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三是服务精神,即献身科学,造福人类。无疑,践行诺奖精神最需要勇于“为实验室的冷板凳而活”。同时,也最需要为非共识性项目营造宽容环境,助推更多科研人“把冷板凳坐热”。(刘根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