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10-15 13:56:22
|
查看全部
四、几类常用公文格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统一了公文种类,共15种公文: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下面主要说说经常使用的7种公文(通知、报告、请示、通报、意见、函、纪要)。
(一)通知。通知是大家接触比较多的一类公文。简单的通知,比如今天的培训,大家就会接到通知,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参加、做什么事。也有复杂的,比如《xxx单位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这个难度要大些。总的来说,通知要由这几个部分组成:一是标题。什么部门要发什么样的通知,或者转发通知。二是发给哪些部门。三是通知的内容。四是有些通知还会有附件,附在后面。
(二)报告。报告是大家也经常会接触的种类,有个人的,比如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也有集体的,比如下级向上级的报告,这个其实跟前面讲过的工作汇报相似。主要格式包括:一是标题。二是报告事情。开头部分要写报告的原因或者简要的事实。比如,根据什么什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三是取得成绩。四是存在问题。五是下一步工作打算。六是如果是下级对上级的报告,当面口头报告可以讲几点诉求。大家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报告写成了请示。接下来说到请示,请示是要得到上级批复,报告则不要写“妥否,请批复”。
(三)请示。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所使用的一种公文形式,也是常用的。比如,向上级申请经费等等,用的就是请示。请示特点有:一是一文一事,一篇请示只能写一件事,不能一文多事。二是请示一些重大事项或者重大经费时候,要提前做些沟通,不要盲目地就往上级报请示。三是要把请求上级批复的理由说清楚。比如说需要经费,这件事很重要,是为了xxxx,而财力又紧张,所以请求上级帮助。
(四)通报。比如表扬通报或者批评通报。结构是:一是标题。什么单位,要发什么样的通报。二是正文。开头先是为什么要通报,接下来写通报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影响,然后怎么解决的。三是号召类的话。比如表扬的,让各单位对标先进;批评的,让各单位引以为鉴。等等。
(五)意见。这是规格比较高的公文,市级以上用得多些,各镇(区)、各部门用得要少些。像市里近几年开的市委全会,出台的实施意见,就是这类。《意见》一般结构是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具体目标、若干意见以及组织领导。
(六)函。函是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函作为公文中唯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函”的写法要注意几点:一是“函”的内容要专一、集中。一个函件以讲清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为宜。二是“函”的内容要真实、准确。三是“函”的写法以陈述为主,把要商洽的工作,询问和答复的问题写清楚就行。四是发“函”都是有求于对方的,或商洽工作,或询问题,或请求批准。所以“函”的语言要求朴实,态度要谦逊。五是“函”的结尾,一般常用“即请函复”、“特此函达”、“此复”等惯用语,有时也不用。
(七)纪要。一般来说,办公室人员接触得多,也都会写,但要写准写实,也要下功夫。像我们政研室,就承担着市委常委会会议和专题会议纪要的任务。来到我们政研室,最初的锻炼就是要学会会议记录和起草会议纪要,算是入门的基本功。大家要注意,纪要不是记录,不是所有人说的记录下来就成纪要了,而是要有归纳和概括,把重大事情和主持人(一般是一把手,以他说的或者同意的为准)讲话归纳提炼出来,用语是肯定性的词汇,不要有“比如什么什么”等等之类的,纪要不是讲话,讲究严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