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回复: 0

“秋冻”到底怎么“冻”

发表于 2023-10-21 18:26: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入秋以来,陕西多地秋雨绵绵、气温骤降。如何进行正确的“秋冻”,提高抵抗力,听听相关专家怎么说。

“‘秋冻’指的是从夏天向冬天过渡过程中让人体适当地感受到寒意,从而增强耐寒能力为进入冬天做好准备。但‘秋冻’并不等于盲目挨冻。”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张婷说。

张婷介绍,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一是初秋不忙添衣。“秋冻”只适用于夏秋季节刚开始转换、气温尚不稳定的时候。此时,过多过早地增添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很容易出汗着风,导致伤风感冒。在初秋,适当冻一冻对健康有一定好处。二是“拖延添衣时间”。元代著名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在其所著的《摄生消息论》中提到,“宜寒极方加棉衣,以渐加厚,不得一顿便多”。其主要的意思是让身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在晚秋时节,大家可以适当地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接受寒冷刺激,这样有助于锻炼身体耐寒能力。”张婷说。

张婷表示,“秋冻”时一般是上半身少穿,下半身不要冻。在环境温度持续低于18摄氏度时,不可进行“秋冻”。她特别提示,在“秋冻”的时候,身体3个部位的保暖十分重要。

首先是脚部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上起,这充分说明了脚部保暖的重要性。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天冷时不要露出脚踝,以免受凉感冒。

其次是颈部保暖。颈部有大椎穴,是寒气最容易入侵的部位,受凉会导致咳嗽、感冒、嗓子发炎等。

最后是腹部保暖。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及妇科疾病。特别是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更要注意肚脐保暖。

张婷强调,“秋冻”并非人人皆宜。糖尿病、心血管病、慢性肺病、胃肠病、关节炎、风湿病患者以及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等尽量不要尝试“秋冻”。上述人群还应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

“‘秋冻’不如‘秋动’。在掌握好‘秋冻’常识进行养生保健的同时,建议人们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登山、做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从根本上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张婷说。

张婷提醒广大公众,秋季气候干燥,为防秋燥伤人,应注意滋阴润燥,可适当选择莲藕、山药、银耳、百合、红枣、粳米、莲子、枸杞、芝麻、蜂蜜、梨子、柿子、香蕉等食用,减少辣椒、葱、姜等辛辣食品的摄入。另外,应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等。□霍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