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回复: 0

打破涉农信贷“信息藩篱”

发表于 2023-10-25 14:57:2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原标题:打破涉农信贷“信息藩篱”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村金融服务。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

过去一段时间,提高农村金融供给的政策举措聚焦改善担保物和抵押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农村土地和房屋不完全产权、缺乏合格担保人等因素的制约,涉农金融机构贷富不贷贫、多贷大少贷小的“垒大户”倾向较为普遍,通过改善抵押和担保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往往收效有限。相较而言,在日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下,信用贷款逐渐成为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主要手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在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7月份印发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就提出了农户资信评定标准及与其相应的信用额度。2001年和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发布《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标准,探索建立农村信用评级制度。以征信服务为切入点,规模化、系统化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逐步走向正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各级各地政府、金融机构、涉农经营主体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主动作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打破银行与农户农企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机构“授信”向涉农经营主体“用信”的转化率。其中,打破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以及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藩篱,推动涉农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是现阶段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极为重要且迫切的工作。此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数据共享作用,用好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有助于打破农户农企信贷的信息藩篱。

在妥善解决“怎么建”的基础上,还要在“怎么用”上多向发力,提高涉农主体对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地头。这就要丰富农村信用数据的应用场景,鼓励金融机构将场景向农事、农资、农技等领域延伸,以更多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强国建设倾斜,让涉农信用信息变成农户农企打开信贷之门的“金钥匙”。要顺应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的趋势,推动金融管理、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通力协作,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王树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